吴俊兰是奉节县五马镇安静村4社贫困户,一位普通农村妇女。
“19岁养蚕时还在妈屋,转眼已是33年。”2018年6月14日下午3时许,她在自家蚕棚前发出“感慨”。
(吴俊兰在整理蚕茧)
但从一脸笑容,一身轻松中,近距离接触,骨子里潜藏一股“成就感”。
即使把养蚕当做“副业”时,每年收入也有几千、万把块,可以供两个娃儿读书。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实践、对比、以及市场需求中发现:蚕茧与水果相比,不缺销路,价格稳定。
吴俊兰不断增强“主业”意识。
于是,她与几位外出务工农户协商,将8亩多撂荒地利用起来,种上桑树1万多株。
(桑园一角)
修建一个4、5米蚕棚,每年喂15张,收入3万多元。差不多前30多年,吴俊兰在当地养蚕很“孤单”,毕竟这个“活路”蛮辛苦,多少还有些“技巧”。
一些村民从吴俊兰身上看到“财富”,开始上门“讨教”,讨教这位“土专家”和“老资格”。
“不吝赐教。”她带动和指导周边15户村民养蚕,其中包括3户贫困户,现都和她家一样顺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