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劳动者风采】李应洪:像修建自己家园一样对待施工

2018-04-28 10:10:40  来源:中国奉节网  作者:夏正华 李蕾

李应洪正在工作当中

戴着头盔、绑着安全绳、在高空作业、一座座高楼崛起……那些为城市建设发展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建筑工人们,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用辛勤的劳动,根植于广大百姓的舒逸,是一群普通而不平凡的人。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人们都在为节日的享受作安排时,海城滨湖上院小区的建筑工地依然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在工地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正在工作的李应洪。今年29岁的他,因为长时间在工地工作,皮肤晒得黝黑,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大许多。

“十七八岁就开始在工地上干活咯,从重庆到开县,再到巫溪,现在又到了奉节,哪里的工地有活儿干,我们就去哪里。”李师傅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上学时,李师傅读书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选择和亲戚一起到工地上干活。“当时只想着能找到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去工地算是那个时候最好的选择了。你是不知道,刚开始的那几年,太辛苦了。”提起往事,李师傅有些伤感。

刚到工地打工的时候,李师傅只能搬砖、抗水泥,做一些苦劳动力,为了改变现状,干活儿时,他就在旁边偷偷观察那些有技术的老师傅们如何操作,平时休息时,他就跑去找老师傅们请教,就这样日复一日,他逐渐成为了“钢筋二次结构”的老师傅,到现在,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李师傅。

李师傅一边领着记者来到一堆钢筋材料面前,一边接着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钢筋进行二次重新构造,每一次钢筋的长度、弯度、角度都必须再三比对,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这样才能建筑高质量的大楼。”

正说着,李师傅的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电话,告诉他下班后早点回家,做了他最爱吃的粉蒸排骨。挂了电话的李师傅,露出几颗大白牙开心的笑了。

谢师傅说,来奉节两年了,很喜欢奉节这个城市,去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另一半,现在家住在滨江新城,也是自己当初建筑的小区。

自己在工地加班加点的工作,每个月也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除了给父母寄点生活费,自己每月还能存一些钱。李师傅说,再过两年,准备要个小孩,现在要努力挣钱,到时候让孩子能生活得好一点。

随着一批新钢筋运到了工地现场,李师傅又要开始忙碌起来。看着他有些消瘦的背影,记者想起他说的一句话;“把每次施工都当成修建自己的家,这样就会更细心、仔细,将来住进来的人,也会更放心、安心。”

朴实无华是他们的外表,任劳任怨是他们的性格,坚忍不拔是他们的品质。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劳动都是社会发展的最美主旋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