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规范认定“兜准”救助对象。开展民政救助对象精准识别,针对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离任村干部、重点优抚对象、9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等对象,重点核查对象户本人享受待遇是否符合政策,是否有失踪、服刑、死亡、户籍迁出本县等情况。二是强化统筹“兜实”保障待遇。规范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有效衔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全面解决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协同实施健康扶贫医疗保障“五张网”,简化贫困患者住院报账流程,赔付资金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缩短资金赔付周期。统筹落实教育资助、住房救助制度,强化政策共享。三是健全机制“兜牢”民生底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为贫困户捐款近1700余万元,募集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200余万元。县慈善会为贫困户救助款物2958.16万元,直接受益175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