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特色产业到户。围绕“4+3+X”特色农业体系,突出低山脐橙提质增效、中山油橄榄增量提质、高山蔬菜烟叶药材高效发展,大力培育长远增收致富支柱性产业,为每户贫困户落实2000元产业到户资金,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3.54万户。2017年,全县新发展油橄榄4万亩、中药材2.97万亩、蔬菜1万亩、小水果5万亩、烟叶2.88万亩,养殖山羊12万只,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到户。采取“政府+银行”模式,为每户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建卡贫困户提供政府贴息、无抵押、无担保贷款1-5万元,建立帮扶责任人捆绑机制,对贫困户出现坏账情况,帮扶责任人承担1%-5%的推荐责任风险金。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贷款1.1万户共5.31亿元,成功探索出“金融扶贫+特色产业”、“金融扶贫+乡村旅游”等十种模式,切实增强了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
三是实施利益联结到户。落实3400万元开展财政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引导支持鑫桥农业公司、汀来公司、县烟草公司等328家龙头企业采取“无形股份+生产收益”、“订单农业+示范带动”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和烟叶等特色产业,带动8532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四是实施电商扶贫到户。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引进服务商、运营商、农产品溯源公司,培育电商企业105家、网店1800余家,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78个,打通农村物流线路4800余公里,让农特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2017年,全县脐橙、腊肉等农特产品上行累计突破10亿元,带动1.1万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