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照母山,是重庆软信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市场主体5000余家,聚集12万人才在此为梦想打拼,上百栋楼宇“群星闪耀”,工业软件、汽车软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成链成群。
而近日,在“三企”联动——特色产业园区推介专场活动上,《环照母山特色园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环照母山”意味着什么,将给重庆带来什么?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汪彦彤 摄
从聚焦单个企业或楼宇转向构建产业链生态圈
要搞懂“环照母山”,需要先将目光对准照母山区域。
照母山历史悠久,因宋朝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曾在山中结庐照母而得名。但直至两江新区诞生前,照母山只是重庆中心城区北部一个普通的山体公园,周边零星分布着几个住宅项目,远未形成规模效应。
如今,经过15年发展,照母山既有孝善文化内涵,又有优美的公园环境,更是产业高地。数以千计的科技企业在此区域高度聚集,被称为“照母山现象”。
▲照母山天桥。汪彦彤 摄
这些科技企业中,不乏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佼佼者。例如,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消费金融行业首位;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整掌握光、机、电、算、软设计开发能力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企业;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汽车、手机、互联网、安全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多项技术、方案的行业首创。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照母山原有发展模式面临空间约束和协同不足的挑战。为此,两江新区发布《环照母山片区特色园区实施方案》,标志着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从聚焦单个企业或楼宇,转向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将视野拓展至周边区域,形成更广阔的发展腹地。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两江新区“33511”现代制造业集群,两江新区将立足“发展链式生态思维”,通过建设7大产业链条和构建9大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形成“链群协同、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培育“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具体来说,环照母山特色园区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空天信息、生命健康以及高端服务等7个产业链条,打造软件和人工智能、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科技金融、生命健康、高端服务、数字文创、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9大特色产业园。
不同于简单的招商引资,“环照母山”概念更注重产业生态的完整与协同。在“三企”联动——特色产业园区推介专场活动中,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进行路演,集中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同时,现场还有40余家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法律财税、金融资本、商务配套等领域的园区企业,通过展板推介、产品演示、需求对接等形式,展示9大特色产业园“以产聚链、以链强群”的产业生态。
“展示创新成果,产业生态,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和资金。”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环照母山”这一概念注重培育“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希望从创业者到头部企业,都能在环照母山特色园区找到合适的“生态位”。
打造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
今后,“环照母山”将带来哪些变化?
根据《环照母山特色园区实施方案》规划,将依托两江新区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构建涵盖数智服务、科创服务、产业金融及商务服务等4大主导产业和健康快乐1个特色产业的“4+1”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到2030年,环照母山特色园区将形成“一极两区”生态格局。
下一步,环照母山特色园区将在国企、民企、外企的“三企”合力下,以政策引力、规划张力、协同活力、服务效力“四维”驱动,持续打造具有两江特色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载体,为两江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培育,“环照母山”区域有望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多点开花”,照母山片区则将与礼嘉、悦来、中央公园等区域联动发展,实现区域协同更好更快发展。并且,照母山科技企业集聚,其技术、人才、模式可向更广阔区域辐射,为全市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