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电-第1眼TV
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也是重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1月3日,市委召开2025年第一个会议——“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会。大会明确提出,要聚焦重点、接续攻坚,奋力开创国资国企改革新局面。新年第一会为何将改革的重心继续放在国资国企上,接下来怎样改?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重庆的国资国企改革又取得了哪些成效?今日聚焦,由此展开。
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位于南岸的茶惠大道(一标段)近日传来捷报,玉马路主线高架桥已基本达到通车条件。作为重庆内环快速与绕城高速间的重要骨架联系道路和重庆东站枢纽的重要配套工程, 茶惠大道项目由市地产集团所属城发公司代建,施工中克服城市主干道交通复杂、车流压力大等因素,采用“钢箱梁顶推技术”,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工程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重庆市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茶惠大道项目负责人游晓林透露,茶惠大道(一标段)预计2025年3月底完成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来自市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承担的市级重点项目共155个,全年计划投资1326.85亿元,较2023年度计划投资增长12%。1—11月完成投资1325.4亿元,投资进度99.89%,超过全市整体进度。
2024年1-11月,市属国企在全市年度重大项目投资中的贡献度占比超30%,这也意味着国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在提升。国有企业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主力军。2023年底,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吹响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号角,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进入2024年,从“新年第一会”上市属国企主要负责人签下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上号召擦亮重庆改革“金名片”,国资国企改革,以攻坚之势、奋进之姿,不断向纵深推进。截至2024年11月末,市属国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973.2亿元、回收资金389.8亿元。2024年1—11月,市属重点国企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7%。在这个过程中,国企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也在提高。
国企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在提高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企业之一,近日,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所属的三峰环境集团启动科技创新“星火计划“。未来10年,企业将投入不低于20亿元资金,力争实现超过1000件自有专利,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超8000万吨。三峰环境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也同时揭牌,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垃圾焚烧技术的绿色低碳转型 。
三峰环境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负责人李立亚表示,将从减污降碳、智能制造、AI赋能、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全力攻关,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核心技术产品。
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也亮点纷呈。截至目前,市属国企人才总量达24.6万人,其中,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3.89万人,技术技能人才平均占比超过5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2024年1-11月,市属国企新增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4%,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98家、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25%。
新的一年,如何更好发挥国企的创新引领作用?重庆未雨绸缪。2024年11月8日,举行市属国企“四链”融合项目发布会,现场发布《“四链”深度融合市属国企先行试点行动方案》和《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同时试点推出首批105个“四链”融合项目。12月3日,聚焦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发布13条政策,给市属国企全面创新以真金白银的支持。2025年的新年第一会,则强调国企要争做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扩链“引领者”,担起科技创新“驱动者”。一系列利好叠加,成效值得期待。
说完创新,我们再来看开放。2024年以来,重庆的国资国企,把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纳入国企改革制度性安排,大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培育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国有企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走进重庆机电集团所属的重庆长江轴承公司,机械臂正高速运转,3万套为欧美客户定做的汽车轮毂轴承正陆续下线。通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11月,已累计实现出口创汇超三亿美元,年出口轴承超1000万套,年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
重庆机电集团市场与运行部负责人程泳凌告诉记者,目前集团的产品已远销意大利、阿根廷等47个国家,1-10月实现货物出口额约6.1亿元,同比增长20%。
截至目前,重庆市属国企已与70多个国家建立起经贸往来,拥有中法水务、重庆康明斯等标志性合资合作项目,最长合作时间跨度已达40年。市属国企境外投资监管持续加强,境外投资向共建“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积聚。
在产业多点开花的同时,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企积极参与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平台。2024年,市属国资国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项目20个,完成固定投资799亿元。1-11月,重庆物流集团四向国际物流通道服务达162.3万标箱,占全市的90%以上。民生集团开拓“中欧班列+长江航运”服务产品,将班列货源腹地延伸到长江中下游。
国资国企改革,涉及面广、困难挑战多,各方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易淼看来,在园区开发区全面重塑、政企分离改革全面完成之后,国资国企改革成为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果的关键任务和重要工作。新的一年,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攻坚态势,打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要聚焦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提速实施新一轮战略性重组,由点及面进一步形成重组整合推进良好态势。要加快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全面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当好支撑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努力在培育一流现代企业上实现新提升。深入推动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探索形成一系列的标志性改革举措。
新年伊始,市委举行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对“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和国资国企改革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其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必须紧起来、动起来,以拼的劲头、实的作风、抢的意识,全力推进改革攻坚,以国企的“稳”和“进”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邓静 吴静 丁琳 尹力 李波 李嘉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