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安财绿影,秸动未来—— 田野间的碳减交响曲

2024-08-30 16:36:02  来源:信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农业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与固碳能力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提出,农业领域的减排工作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安徽财经大学沧海拾遗团队,一群怀揣着对绿色家园憧憬的青年学子,于2024年的六月与七月间,深入蚌埠市的乡村田野,开展了一场关于秸秆焚烧与利用现状的实地调研活动,旨在探索农业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为绿色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初夏的田野,绿色希望的萌芽

2024年6月中旬,当夏日的微风轻拂过蚌埠市的龙子湖区,沧海拾遗团队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此时,正值农作物秸秆收割的季节,广袤的田野上,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最绚烂的画卷。在这片画卷中,潘奶奶家的豆麦田成为了团队考察的第一站。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潘奶奶。汪晨程供图

潘奶奶以她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生活哲学,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面对团队成员的到来,她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与劳作经验。在谈到秸秆焚烧问题时,潘奶奶的表情变得严肃而认真:“以前啊,大家都习惯把秸秆一烧了之,但那样做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健康。现在村里宣传秸秆禁烧,我们都很支持。把秸秆堆起来,等村里统一处理,这样既干净又环保。”潘奶奶的话,简单却深刻,反映了农村群众对环保政策的认同与支持。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如何将收割后的秸秆有序堆放,等待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这一幕幕场景,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行动的力量。

秸秆禁烧的成效与挑战

在龙子湖区秸秆禁烧示范区的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遇到了赵天安,一位负责秸秆禁烧监督工作的村民代表。赵天安站在田埂之上,望着远方金黄色的田野,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他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秸秆禁烧工作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自从开始推行秸秆禁烧政策以来,大家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了。现在,很少有人再私自焚烧秸秆了。”赵天安说,“但是,秸秆的处理和利用仍然是一个难题。虽然组织了一些统一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赵天安的话引发了团队成员的深思。他们意识到,秸秆禁烧只是农业碳减排的第一步,要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还需要在秸秆的综合利用上下功夫。为此,团队成员决定继续深入调研,寻找更加科学、高效的秸秆利用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与秸秆禁焚小组成员合影留念 汪晨程供图

科技引领,智慧农业的新篇章

7月中旬,当盛夏的阳光洒满蚌埠市燕山乡定庵村的每一寸土地时,沧海拾遗团队再次踏上了调研的征程。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定庵村的“耘耕生态农场”,一个集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体系于一体的创新示范点。

在农场里,团队成员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科技与绿色的世界。这里,秸秆不再是废弃物,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先进的生物质转化技术,秸秆被转化为了肥料、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等多种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碳排放。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多个区域。他们亲眼见证了秸秆从废弃物到资源的华丽转身,感受到了科技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图为团队来到定庵村耘耕生态农场。汪晨程供图

深入座谈,共谋乡村碳减排大计

此外,团队成员与定庵村村委会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会上,村主任详细介绍了定庵村在秸秆处理与农业碳减排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未来规划。他强调,定庵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构建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村主任也表达了对外部支持和合作的渴望。他希望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定庵村农业碳减排的能力和水平。他还表示,欢迎更多的青年学子和志愿者来到定庵村,共同为绿色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召开关于秸秆“三化”利用问题的座谈会。汪晨程供图

展望未来,绿色家园的共筑之路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沧海拾遗团队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碳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看到,在蚌埠市的乡村田野上,无数像潘奶奶这样的农民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蓝天;在定庵村的“耘耕生态农场”里,科技的力量正在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团队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并推动农业碳减排工作。他们计划将此次调研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他们还将积极传播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技术知识,引导更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加入到农业碳减排的行列中来。

农业碳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安徽财经大学沧海拾遗团队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农业碳减排现状的深入调研和探索,更是一次对绿色家园美好愿景的憧憬和追求。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和志愿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绘绿色乡村的宏伟蓝图!

文:随越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