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张华彬:以“农机+”服务推动粮油产业 提质增效

2024-08-26 16:38:0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陈多香

初春的棠城,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10万亩油蔬两用型油菜的菜薹正迎来它们的丰收季节。绿油油的油菜薹,叶绿茎壮,长势喜人,成为这个时节最亮丽的风景线。

大足区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的油菜薹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打包、装车,将新鲜的油菜薹运送到重庆的各个批发市场、商超。这些油菜薹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成为助力当地农民增收的绿色财富。

▲ 张华彬在检查农机状况

据合作社负责人张华彬介绍,油菜薹从腊月中旬开始分批次采摘,可持续到次年2月。今年每千克的批发价在4元左右,基地每天有30多名工人采摘近5吨菜薹。这种稻油轮作模式不仅没有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反而让冬闲田每亩增收400多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带头人,张华彬着眼现代农业模式,以农机服务为本业,逐步向粮油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拓展,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闯出了一条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子。现在,合作社自有基地1500余亩,其中1000亩绿色优质稻基地,500亩优质果蔬及林下养殖基地。发展订单农业3500余亩,通过机插、机耕、机收、机防,全年服务农作物面积达2万余亩,烘干加工稻谷、油菜籽0.4万吨……新农人张华彬在这片土地上演绎出科学种粮实现致富梦想的传奇故事。

从小型农机具销售到农机社会化服务

张华彬是邮亭镇利群村人,因为与龙水镇相邻,他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涉足小型农机具的生产和销售。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他逐渐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重要性。大足区地形多样,既有低山丘陵,也有平坝河谷,传统的耕作方式既费时费力又费钱。

“传统耕田需‘三犁三耙’,要是请人更加费时费力费钱。”张华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耕作劳务费每亩200~220元,而采用机械化耕作收费每亩仅为80~120元;人工收割每亩600元,机械收割每亩只需80~120元;村民自防每亩80~100元,参加统防每亩则只需50元。这种成本差异让张华彬坚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 油菜机收

看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大好前景后,张华彬于2015年成立了大足区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初,合作社仅有20余台微耕机和小型插秧机,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但随着政府对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也开始腾飞。2015年,合作社购入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将服务链延长至收割环节。目前,合作社的机械设备数量已达到200余台(套),规模位居大足区同类合作社前列。从机耕到脱粒,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程服务链。

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原来在广州打工,2015年回乡后,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如果没有丰禾农机的机械化耕作服务,要想种稻子增收致富几乎不敢想象。”年近五旬的邮亭镇友谊村村民李定建说,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大田耕整后,泥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细而不糊,面层无残茬、秸秆和杂草且田面平整,翻耕一次即可栽秧,省时省力省工。

丰收时节最怕连天雨,张华彬敏锐地捕捉到服务的新领域。2017年秋收时节,合作社投入4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32吨的稻麦烘干机。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合作社在2018年又投入了30多万元添置了一套21吨的烘干机。如今,合作社的烘干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 收获的油菜籽

“2023年我们的粮油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总产值达到了300万元左右。”张华彬告诉记者。目前,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从机耕直至脱粒、烘干的全程服务链,2023年一共对外服务了1800多亩水稻生产,覆盖全区近20个镇(街)。张华彬表示:“现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会越发旺盛。”

延伸粮油产业链,实现增产增收

“进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只是我们合作社经营范围的一部分,要做大做强还是要从自身抓起。”张华彬说。 2017 年,张华彬在宝兴镇核桃村开展水稻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此时的核桃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而张华彬也没有自己的农业基地。村干部找到他,双方一拍即合,张华彬当年就在核桃村流转土地数百亩,种植优质水稻。2018年、2019年,张华彬又先后在宝兴镇的黄桥、虎形等村流转了8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为了学习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张华彬积极参加大足区农广校组织粮油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课上,重庆市农科院油菜专家、研究员刘丽介绍了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庆油3号”及其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保证油菜籽产量不减的情况下,通过有选择性地采摘部分菜薹,以增加农民一季蔬菜的收入。“当油菜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手掐掉15厘米高的苗尖,植株会从旁边长出2~3个分支,继续生长,后期只要及时追肥,菜籽颗粒不仅饱满,还能实现增产”。刘丽的介绍让张华彬眼前一亮。

▲ 张华彬向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介绍油蔬两用型油菜生长情况

在专家的指导下,2020年,张华彬利用冬闲田开始种植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庆油3号”,当年大获成功,平均亩产菜薹300多千克,亩产值1000元左右,按实时蔬菜价格计算,亩增收800元以上。“油菜在蕾薹期进行掐薹,是一种很好地促进植株分枝和防止后期病害的措施。菜薹采摘后油菜籽产量还可提高10%至20%。”张华彬告诉记者。

▲ 油蔬两用油菜种植基地

近几年,受市场影响,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一些种粮大户面临困境,难以支撑,或退出,或转型。张华彬在参加大足区农广校组织的外出考察活动时却发现,市场上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价格却比普通水稻高出好多倍,且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对此,张华彬坚信农业绿色无公害化生产“钱”途无量。为此他决定试种有机水稻。按照有机水稻的栽培环境条件、农艺标准、品质要求等,张华彬经过多地考察、筛选,流转到了邮亭镇复兴村800多亩土地,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浅山环绕,山泉溪流绕地而过,不时有白鹤出没于此,形成独特而封闭的小型生态区,很适合有机水稻栽培。“我们种植的水稻除了耕作,收割使用机械外,植保管理采用传统农艺技术,严格按照有机稻栽培流程作业,水稻在栽培前施行秸秆还田,播种紫云英绿肥和施撒菜籽饼、稻糠等农家肥。生长过程中进行4次人工除草。由于不使用农药,生态链得以修复,加之优选抗病、虫、草害稻种等有效抑制了病虫草生长。目前我们正着手申请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认定和有机水稻认证,办理相关手续。”张华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为打造自有优质稻米品牌,张华彬先后注册了“月斧山”“濑溪河”两个商标,向市场化、产业化经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希望在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壮大自身规模,从而带动我们产业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张华彬如是说。

▲ 优质稻生产基地

近年来,丰禾农机股份合作社大力推广“稻+”“油蔬两用油菜”轮作模式,提倡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将“农闲田”变“效益田”,促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因此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张华彬和合作社也囊括了多个“区内第一”的头衔,包括区内用飞机种水稻第一人、用激光平田机种水稻第一人、全区新型合作社(农场) 引进烘干机械第一家和全区实现水稻产、加、销品牌化经营第一家等,成了重庆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

《农家科技》(2024年8月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