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十年磨一剑 只为破局乡村振兴

2024-07-23 09:27:4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之际,一本《破局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1个思考》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该书是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历经近40年实践调查,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原创独立研究成果。

该书通过11个思考,认真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有关论述,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乡村振兴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

数十年如一日 专注农业农村农民


温铁军荣获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奖

2003年,温铁军荣获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颁奖现场满含热泪:“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我常常觉得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农民很多,但是真正关注农民的人不是很多,替农民说话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温铁军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的确,温铁军教授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用脚做学问,从实践中求真知。他率领的团队,不仅进行了多项三农领域的先行性试验,还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方面多有成就。

温铁军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实地调研

如今,距离获奖已过去整整20年,这个时期,温铁军又经历了很多。当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10年院长,2016年正式从二级教授岗位上退休。如今,逾古稀之年的温铁军并没有闲下来,新疆、重庆、福建等地的乡村,经常有他的足迹,带领团队继续支持着新乡村建设行动,也为全国多所高校涉农学科高水平建设奔走忙碌着。在西南大学恢复了历史上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在福建农林大学支持建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在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温铁军团队指导当地开展文旅兴村工作,举办首届生态农耕节、推出“艺术家驻地计划”、举办“我去新疆找朋友”研学活动……大批农牧民从中受益。《我的阿勒泰》火之前,这些活动早就在朋友圈火了起来。

四十年来,他的头发由黑变白,唯一不变的是他和团队坚持研究我国农业农村问题。这本书11个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是几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

坚持实地调查研究 回应社会现实问题


“第十一届南南论坛”专家合影

温铁军的观点不仅来源于对既有理论成果的辨析吸收,更来源于他率领团队走遍天下,到中国各地、世界各地特别是学人足迹罕至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巨变后的东欧国家走访调研后的思考。7月2日至7月5日,“第十一届南南论坛”在中国香港举办,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约500人参会,大家汇聚争鸣,集思广益,探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温铁军坚持发起并参加“南南论坛”,积极与第三世界学者交流发展思路。将国内外调研获得的众多一手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与众学者有别的客观结论。这可能也是今天温老师突然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网红、引起社会广泛反响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宇认为此书直接回应社会现实问题,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观点非常分明,11章节实际上就是11个观点,单刀直入,和现在大部分的学术著作相比,非常的清晰,而且文字上毫不晦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一个优点。这11个观点,就是斩钉截铁的判断,而且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农业农村领域大量存在争论的问题,回应了很多争论的现实问题。”本书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的研判,是基于整个国家所面临的全局性命题而言的,针对的是具体而实际问题。在新时代、新阶段、新格局中,对三农问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考量。

讲好“三农”实践故事 传播中国时代声音

此书避免了只说不练的一般学术性论文的弊病,不仅有理论阐述,在文中具体分析了四川“战旗村”、陕西“袁家村”、浙江“余村”、福建“四坪村”等,地方实践探索案例达40个以上!这些案例大部分来自温教授团队的亲身实践,有的也是温教授和团队关注研究过的地区和村庄,不仅分析发展思路,更解读背后故事,让图书更具可读性,让大家都能看得懂。

温老师、陈高威两位作者合影

全国劳模,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案例丰富。“温铁军以及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在东南西北中的广阔乡村,都有他们的身影,才形成了很多实用的实践案例。”比如,本书深入探讨我国还需要小农户吗?通过实证认为中国的小农户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很重要,这个答案可能让人有点意外。相关章节具体论述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是丰富多样的,如间作套种、种养结合,村社多元、农户兼业等老百姓创造的本土化的农村经济模式,既可以有效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维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能低成本地平衡种养两业的风险,是包容性可持续模式,且中国小农户的单产可以说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不能说中国小农就是落后的!

但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我们在话语构建上还是一个很被动的局面,该书提出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建构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应尊重我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等基本国情,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时代国情,继续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结合以往在国外交流的经历,在《破局乡村振兴》新书发布会上讲述了阅读感受,“国外很难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本书不但会对国内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能让为世界上关心中国、关心中国农业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重要参考”,“他们会从这本书中看到中国的现代化之艰难,中华民族之伟大。所以,这本书的影响不应该止于中国,作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作品,它值得很好地让全世界看到。”

书虽已成型,但“三农”工作者们对乡村发展的思考一直走在书写的路上,相信这本书能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新台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正如温铁军所讲,“思考是知识分子的天职。为什么思考?首先是知识生产应自觉服务于国家需求。”“当前亟须独立思考,形成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话语体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