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3月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解读《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重庆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构建“三大区域”格局
到2035年,重庆将构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主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
渝东北三峡库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布局“一心、一廊、四片”的城镇空间。
渝东武陵山区: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布局“一心、一堡、四节点”的城镇空间。
形成“五城”特色
到2035年,重庆将形成五大“城”:即超大城市、枢纽城市、工业之城、文化名城、人民城市。
超大城市:承载3600万人口容量的生产生活空间。规划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约80%,中心城区城镇化率约95%。
枢纽之城:实现与成都、贵阳1小时通达、周边其他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北上广6小时通达。
工业之城: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空间,布局“416”科技创新空间。
文化名城:保护好全市53项国家级、70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人民城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中心城区规划24条城市轨道线,实现里程倍增和“半小时中心城区”。
十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规划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东向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联通东亚、亚太地区;
南向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通东南亚、南亚地区;
西向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能力,会同北向中蒙俄班列通道,联通西亚和欧洲地区。
形成“3+8”规模化港区布局体系
构建以长江航道为“一干”,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为“四支”高等级航道骨架体系。集约利用岸线,完善铁空水空多式联运、江海联运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区、万州、涪陵为核心,永川、江津、长寿、丰都、忠县、奉节、合川、武隆为重点的“3+8”规模化港区布局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24条城市轨道线
完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现全市所有区县高铁全覆盖,2小时通达中心城区。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中心城区规划24条城市轨道线,实现里程倍增和“半小时中心城区”,提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规划》构建市域遗产保护空间体系,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
保护利用好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武隆片区、金佛山片区)、神农架(五里坡片区)世界自然遗产和长江三峡等文化景观资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抗战遗迹、工业遗迹等其他文化遗产。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全市53项国家级、70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际直航城市100个以上
扩建江北国际机场,规划布局重庆新机场,合理布局通用机场,规划国际直航城市100个以上,国内直航城市覆盖率80%以上。
完善194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完善194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64万亩
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26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2万平方公里。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方向 摄制 白源媛 审核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