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位务农的男子在卖完菜乘坐轨道交通回家途中,路过灯火辉煌的洪崖洞时,忍不住一边欣赏一边吟诵,被身旁乘客顺手拍下后发到网上,被网友评价为“文采飞扬,出口成章!”3月24日,上游新闻记者找到了视频中这位男子,他说自己无意间的随口吟诵是多年读书的积累,笑言“一天不读书都活不下去!”
只有初中文化却嗜书如命
这位大伯名叫王光奎,56岁,重庆长寿人,以务农为主业。
见到他时,他正在渝北一小区售卖从老家带来的鸡蛋。身着一身蓝布衬衫,没有褶皱,上衣兜一边揣着《文摘周报》,一边装着一部老年手机。虽然脚上的皮鞋看起来旧了,早已褪色,却看不到任何污渍。
他说自己一直没有用智能手机,也很少上网,直到亲戚开玩笑地跟他打趣说,“老王,你成网红了哟!”他才知道在轨道交通上无意中诵读的视频在网上传得已是铺天盖地。
王光奎说,那天卖完菜从北碚回渝中区亲戚家,经过洪崖洞时被壮观的夜景触动,有感而发,于是凑到窗前吟诵道:“看山城重庆,暮色苍茫,万家灯火,火树银花不夜天,洪崖洞金碧辉煌,飘飘渺渺宛如仙市,美轮美奂……”
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之词被这么多人称赞,他忍不住呵呵大笑,一连用了四个成语:“网友们过奖了,我一介草民,不学无术,徒有虚名,才疏学浅!感谢大家对我志趣爱好的关注,希望我们共同学习,勉之,勉之…..”
王光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自己只有初中学历,但多年来酷爱看书,随手都会带着报纸翻阅。乘坐公交车、轨道交通时,别人看手机,他就阅览报纸。平时在家上厕所看书,在田埂上劳作间隙看书,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甚至被人说是“不太正常”。
他不以为然,认为看书可以给人带来无限快乐,常常看到精彩处兴奋得手舞足蹈,全然不顾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有一次他去亲戚家做客,下车后在公路旁捧起一本书看起来,草丛中聚精会神地看书,旁边一位农民被吓了一大跳,笑着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奇怪,荒山野岭的还在看书,我看到草丛有响动,还以为是啥动物呢!”
博览群书 经典名篇张口就来
王光奎爱书,可以说到了“狂热”的境地,不放过身边每一本书,连子女的作文大全、高中初中的语文课本,都被他拿过来反复翻开。难得的空闲时间也会去书店,一坐就是半天,水也忘记喝一口。
对于中国古代作家,他最喜欢的是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李清照,现代的喜欢巴金、郭沫若,武侠也读,金庸、梁羽生,国外的作家则最喜欢大仲马、小仲马、福楼拜、巴尔扎克、雨果。
他说,平时读到喜欢的词句和段落,就会忍不住背下来,有的反复诵读,谙熟于心。说着,他向记者背诵起最喜欢的几首诗词,先是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和《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接着又是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口气背完,如行云流水。
背诵时,老王微微眯起眼,嘴角上扬,看起来非常享受。
曾被评价“不务正业” 执着精神世界
让王光奎有点后悔的是,20岁之前没怎么看书,整天贪玩,虚度了光阴,直到对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才意识到这就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感叹道,现在手机占据了很多人的生活,身边有的人不爱看书,沉迷于刷搞笑视频或打麻将,让他觉得甚是可惜。
由于老王痴迷看书,甚至到了忘我境地,有时说话不免“文绉绉”,让身边有朋友觉得他格格不入,甚至是父母都觉得他“不务正业”——“不寻思好好挣钱养家,一门心思看书有啥用啊!看书可以带来额外收入吗?”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总是笑笑,随口解释两句。“只有读书的人才能明白读书的快乐。”
王光奎一直以务农为生,偶尔去城里卖点鸡蛋、蔬菜和水果,每个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他认为有书、有诗词相伴,幸福指数很高,有时也写写打油诗,练练书法,沉浸在富足的精神世界当中。
说话间,他身旁背篓里的鸡蛋越来越少,上百个鸡蛋很快就卖光了。小区居民陈婆婆称赞,他卖的鸡蛋新鲜,打出来的蛋黄颜色鲜亮,每次都会来买。
他笑眯眯地向老人道谢。
“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王光奎挑着扁担和两个空篓子走远,留下爽朗的笑声。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何艳 实习生 熊成 智怡宁 吴沅怡 视频编辑 彭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