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医科大学:发挥医学院校优势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3-05 11:52:42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一名医学生,当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最能触动他的地名一定是家乡,那山,那水,那里的人。

金溪护工

一名医生,当他第一次披上白大褂,希波克拉底誓词即已铭刻在心,无时无刻都在践行着“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

重庆医科大学及各附属医院有着近万名“白衣战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他们发挥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健康、专业人才四大资源优势,以健康帮扶为主要抓手,在积极响应中央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中唱出了自己的音符,谱写出一首旋律优美的歌。

医疗帮扶:流动医院进乡村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巫溪县,是重庆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区县。1995年廖正步从巫溪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他的理想是要学成归来,要成为县城最好的医生。

大学毕业廖正步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又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他回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组建了自己的脑和脊髓损伤研究团队,培养出13名硕士研究生。

廖正步走村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

“我的根在中国,所以我回来了,我的根在家乡,我还要回家乡去。”2021年,廖正步主动报名争取,和附属第一医院另外四位临床一线专家一起,到巫溪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再次踏上故土,廖正步百感交集,面对乡亲们的热情迎接,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廖正步深刻体会到乡亲们对他的殷切希望。“是家乡人民养育了我,我会尽我所能,让家乡变得更好!”廖正步郑重承诺道。

经过脱贫攻坚,双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乡村振兴,廖正步很快理出了一条思路,充分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力量,还广泛动员村里的党员,带动乡亲们学思践悟,让乡亲们跟着党大步前进,奔向美好生活。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三变”改革,双箭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驻村工作中,“医生书记”廖正步和同事始终没有脱下心中的那件白大褂,他们经常带着医药箱走村入户,在察民情、听民意的同时兼任起了乡村医生,为了满足当地村民看病需求、提高当地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同驻田坝镇的廖正步和蒋在强定期在镇卫生院和当地医生一起坐诊。他们还商量制定了下乡医疗帮扶计划,组建“义诊团”,在大山深处办起一所“流动医院”,每月不定时开展义诊活动,提升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两年时间,“义诊团”走遍了巫溪县所有乡镇,受益群众4000余人。

“流动医院”义诊活动

廖正步在巫溪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多项复杂手术,在巫溪县医疗史上实现了多项高难度手术零的突破。他还给家乡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巫溪县人民医院打造了脊髓脊柱专业诊疗队伍,县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马君也在廖正步的培养下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专攻脊髓脊柱专业。

2022年2月16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群体获得了“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年度人物特别奖”。

在轮换回城时,廖正步和同事们还留下了一本他们编写的《巫溪县慢性病管理指南》,指导当地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做好慢性病管理,并推动慢性病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

这只是重庆医科大学聚焦医学院校优势服务健康振兴的一个案例。

在常态化医疗义诊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在石柱县桥头镇打造了全市首个集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康养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小镇,为改善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附属永川医院打造了“驻村书记健康工作室”……

在针对性医学科普强化群众健康生活理念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及各附属医院学生实践团队走入广袤的乡村,以“更广健康知识、更多宣讲形式、更大受益群体”为理念开展健康安全教育活动,开设健康讲座和医学课堂,为老百姓提供更深层、更实用、更科学的健康养护理念和实操方法……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在特色化社会服务帮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及各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针对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症结”,引导资源向薄弱区扩容集聚,有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县:附属第一医院帮扶基层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三甲后帮扶合作,对口帮扶单位获批市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136个、指导开展新/特色技术4131个,获批科研立项1832项;牵头成立西部呼吸介入联盟、西部放射专科联盟等39个专科联盟。附属第二医院建成国内首家跨省域的城市医疗集团,覆盖川渝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县乡镇卫生院214家,康复及护理机构1家,辐射人口640余万。附属儿童医院成立覆盖中西部13个省(市、自治区)共225家单位的跨区域的西部儿科发展联盟,利用医院互联网系统在对口帮扶村镇设立“儿科远程诊室”,让当地患儿享受“不出门看名医”的健康服务。附属口腔医院建立重庆市口腔专科联盟,覆盖西部12个省市,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接诊转诊疑难病例,已为多名患者解除病痛……

产业帮扶:金溪护工闯世界

当重医的白衣天使们在走进乡村时,很多的村民仍然渴望着能走出乡村,他们渴望能融入到更广阔的世界里。

黔江区金溪镇地处武陵山深处,曾经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留守。

田维仙进行护理病人

“喂,您好!请问是田维仙女士吗?我是山坳村第一书记刘昶……”2017年的一个清晨,田维仙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她并不清楚,就是这个电话,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她只当作是诈骗电话,挂断了。

一次,两次,三次......刘昶给田维仙打了无数个电话,一次次阐述自己的想法,经过长达6个月的交流,田维仙终于同意回到金溪镇。刘昶是被附属第二医院派驻到金溪镇山坳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就是“金溪护工”的“助产士”。在驻村扶贫期间,刘昶整合多方资源,为“金溪护工”品牌打造并走上正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刘昶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载着工作进展:首批进驻主城的3名护工来自哪个村、家里情况怎么样……

当时的山坳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要想让村民富起来,大家形成了一个观念上的共识,并帮助金溪镇谋划出若干持久性的产业,其中,培训留守的家庭妇女做护工的建议被大多数人赞同。田维仙是黔江区金溪镇山坳村人,年轻时南下广州打工,她做过护工,并且勤奋好学且为人开朗。于是懂护理,会培训,精管理的田维仙就成为刘昶选择产业带头人的第一人选。

刘昶走村入户调研

刘昶帮助金溪镇乡村振兴选对了产业方向,也选对了“领头雁”,经过反复多次的电话邀请,田维仙回到家乡,回乡创业的田维仙很快进入角色,立足金溪,再发展到黔江全区,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前来参加护工培训,甚至不少男性村民也加入其中,成功培训出一批又一批“金溪护工”,目前已开展护工培训11期500余人,稳定上岗300人。“金溪护工”成为了金溪镇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田维仙介绍,公司现有护工中,30%以上都曾经是脱贫人口,目前大家月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最高月收入能有1万多元。王华胜原是金溪镇长春村三组的贫困户,小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驻乡工作队不仅联系附属第一医院为王华胜的小女儿进行免费救治,还鼓励她报名参加“金溪护工”培训。“经过系统培训后,王华胜成为了一名“金溪护工”,现在在附属第二医院江南分院上岗就业。

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起着决定性作用。重庆医科大学各派驻村第一书记以学校及各附属医院为坚强后盾,与当地驻村工作队协同配合,根据对口帮扶地资源环境特色,结合传统优势产业特点,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稳住底盘”,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抓好龙头”,并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从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就业“痛点”着手,培育扶持新兴产业“把住风口”,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金溪护工

在进行重庆行政区域内的乡村振兴行动的同时,重庆医科大学还立足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发扬“西迁精神”,服务西部民族地区医学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为践行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展现重医力量。近三年,各附属医院派驻长期援藏专家35人、短期柔性援藏专家17人、专项援藏专家17人,援建昌都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及下辖4个县的远程超声会诊、教学及质控平台,捐赠医疗设备等价值约544万元。从2000年开始,学校组建了23届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深入三峡库区、渝东南民族地区以及西藏昌都、四川凉山等地开展送医送药服务行动,多次获评全国、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由于在促进西部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23年1月,学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相关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专题报道。

1996年,学校决定支援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医疗人才培养学校办学,与凉山卫生学校联办医学大专班,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人才。27年间,学校先后派出178名专家实地传帮带,“输血”与“造血”并举,使凉山卫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凉山医学教育卫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凉山群众摆脱医疗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重庆医科大学用实际行动为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织牢健康保障网,在传道授业、治病救人、结对认亲中,谱写出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消费帮扶:网上商城心连心

乡村振兴,重庆医科大学并不仅仅只着力于乡村和派驻出去的第一书记们,而是提出全员帮扶的行动方案,人人出力,人人都是乡村振兴行动的参与者。

电商上门收购农产品

2023年6月,附属永川医院副主任医师吕治全从医院走进石柱县桥头镇马鹿社区的田间地头,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从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变为服务村民的驻村第一书记。

近年来,桥头镇逐步建立起了以李子、梨等果品为主的现代果业体系。在农户喜获丰收的同时,滞销难题成为农户的一大忧心事。为解决农户燃眉之急,吕治全得到“娘家”的支持,开展“助梨消费”帮扶活动,通过工会向全体医院员工采购了约18000斤桥头黄金梨。为帮脆红李产业找销路、提效益,吕治全又自掏腰包运载500斤脆红李到重庆科创学院、重庆智能工程学院等职教院校请教职工免费品尝,成功赢回了近6000斤销售订单。

“看到大家拿到劳动报酬后的笑脸,我感到自己的种种付出都是那么值得。”吕治全高兴地说,“我看到教职工们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他们的笑脸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有想法的不仅仅是吕治全,公卫学院党委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学院工会一道,前往驻村第一书记龚涛所在石柱县三河镇四方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抢收稻米活动。帮助村民解决了2400斤稻米的销售和运输问题;附属永川医院党委组织职工购买桥头镇马鹿村生猪肉8110斤,合计137870.00元;附属大学城医院院工会为全院职工采购价值近10万元的“东木村粉黛脆李”……

重庆医科大学为进一步优化和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学校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牵头搭建重庆医科大学消费帮扶网上商城,全校教职工可以从手机等移动端进入网上商城,享受线上购买、快递送货、售后保障一条龙服务,以数字化、便捷化的方式推动对口帮扶地区消费帮扶工作。2023年,学校教职工通过消费帮扶网上商城购买对口帮扶地特色农副产品价值3705459元,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巩固发展当地农业相关产业,助推农民富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电商带动产业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消费帮扶网上商城的建立,不仅仅是畅通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便捷了教职工购买,更重要的是将阶段性的农副产品销售活动变成了长期和持续的消费行为,这是助农消费的‘新’改变,变成了全体教职工对乡村振兴的持续关注,这是重庆医科大学全员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心’改变。”

文/梁柱俊 陈静 刘昱含 姚金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