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
重庆合川钓鱼城烽烟不再,三峡层林却千古尽染。光阴变幻,古时巴人迁徙依山建城,到湖广填四川、三线建设,无数人涌入重庆,或光影一瞥,或行行停停,或成其一隅。
异乡人,是构建重庆这一多元“符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为什么来重庆,答案虽千般万种,内核却高度一致。
“江间波浪兼天涌”,朱自清的雾都疾行是数不完的视觉震撼;“我是欢喜这山地的”,艾青笔尖的光影回眸是诉不清的缱绻诗意;“人和人是能相处出感情来的,人和地,又何尝不是”,张恨水的临行别曲是道不尽的迂回婉转……
山水烟云,万家灯火。如今,网络将时空折叠,放大重庆这座城的细节,“8D魔幻城市”成为重庆的新名片。厚重雾气盖不住这里散发出的一道道光芒,那是山的坚毅、水的温润和人的热烈。这座缤纷多彩的包容之城,正敞开双臂拥抱八方来客。
山的坚毅
——冲破西南大地琴弦的束缚
一个秋日的凌晨6时,重庆武隆的大山里天还未亮,63岁的北京人许秉宽正收拾行囊,结束在渝23天的行程,这是他连续24年、第180次来渝“深度游”。
这场没有终点的邂逅是如何开始的?
1994年春节,当许秉宽得知自己公司的一名员工因往返北京和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老家花了整整7日后,好奇“《蜀道难》描摹的景象”,1999年,他乘上绿皮火车奔赴武隆。
没有机场,没有高速公路,7个多小时的山中跋涉未浇灭许秉宽的兴头,随着武隆“乌江画廊”百里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山似斧劈、水如碧玉,大自然鬼斧神工幻化出的如梦景象让他着迷。“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许秉宽说必须亲自到这里,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重庆,这座被大巴山、武陵山、大娄山山脉重重包围的城市,岭谷相间,沟壑纵横,高耸连绵的山脉是束缚它对外发展的枷锁,也造就了它与世隔绝的瑰丽自然风光,吸引着像许秉宽这样的异乡人,不远万里也要前来一睹真容。
虽“枷锁”千层,依旧没能阻挡重庆人山尽其用、地尽其利的步伐。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穿楼而过的轨道交通、横跨南北的过江索道……这些建筑在山城起伏逼仄的空间中,错落有致,让“8D魔幻城市”的名号响彻全国。
其中,重庆白象居小区是人们利用山形地势修建楼宇的典型,也是32岁的高逸最爱的拍摄地。
2月20日,高逸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这里,“地点一样,但每次拍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他用胶片记录下城市的改变,也记录下自己的改变。
12年前从云南花溪老家来重庆黔江上学,从未见过大城市的高逸决定毕业后去一趟解放碑。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直插云霄的高度,让他直观感受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而摩登楼宇与传统街巷同入一画的奇妙场景,更促使他开启摄影师生涯。
从求学“盲选”到择业的从“心”选择,高逸很庆幸来了重庆。在他拍摄的上万张照片里,有许多爬坡上坎的瞬间:乘坐过江索道的游客、站在南山一棵树观景台拍照的情侣、穿行在观音桥地下通道的市民、江边搬运广告牌的“棒棒军”……在重庆人征服山的过程中,山已不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那座“大山”,而是铸就重庆独树一帜城市风格的标志。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爆红网络正是其最直观的印证。
2月5日,41岁的游客田园园和妹妹在李子坝轨道交通站观景平台举着相机,拍摄了两遍轨道列车“穿楼”。“我们慕名而来,好奇站在楼上楼中楼下是什么感受。”田园园拉着妹妹,顺着轨道站楼右边的步道而上。
提前做好攻略的二人,计划沿步道徒步至鹅岭贰厂文创公园。行程还未过半,两人便累得气喘吁吁。撑着墙休息期间,石墙上盘根错节的黄桷树根,被田园园摄入了镜头。步道两侧的摊店老板“自来熟”地科普起来:“勒(这)个是我们重庆的市树哟,石头缝缝儿里都能长。”
随处可见的黄桷树,在重庆的山林中拔节生长,哪怕只有一点土壤,也能生根发芽、叶茂丰华,就像与群山共存的重庆人,开疆拓土、坚韧不拔,构筑起独属于重庆的城市气质。
水的温润
——勾勒沿江而兴的点点灯火
如果说山撑起了重庆立体交通建设的纵轴,水则延展了重庆经济发展的横轴。
长江、嘉陵江如同两把开山利刃,给山城劈出一条条通路,带来了人和贸易,朝天门码头、万州码头、永川朱沱港等通商口岸应运而生,反哺着城市建设,吸引着一波又一波人流到来。
重庆直辖后,1999年,朝天门码头作为重庆最知名的通商口岸,迎来了一批异乡人在这里安营扎寨,其中就有来自浙江的金浪平。
彼时,20岁出头的金浪平带着贵州媳妇来到这个无亲无故的“直辖新城”,他们的初衷很简单——老乡推荐他们来朝天门掘“一桶金”,“棒棒”穿行、顾客如织的朝天门服装批发市场成了他们在这个陌生城市的落脚点。
5年后,夫妻俩在朝天门对岸的南滨路购买了一间门面,做起餐饮生意,一碗贵州羊肉粉一端就是25年。“周边的居民都知道我们是外地来的,反而更关照我们。”谈到何时回浙江过年时,金浪平笑着说,重庆,就是他们过年的地方。
原来异乡早已胜似故乡。
跟金浪平来渝目的截然不同的是27岁的四川人邓清清。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她,2022年8月选择到重庆渝中区戴家巷开一间“古着”店(售卖二手服饰或已停产服饰的店铺)。
她的店铺有些隐蔽,爬上戴家巷上方的平街层,抬头仔细瞧,才能在琳琅满目的招牌中发现她家店铺的门牌指引。即使在春节前夕,二楼店铺依旧不如一楼临街店铺人头攒动,但她却不焦虑。“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重庆有着川美、重大等高校,在服装领域聚集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这里很适合我。”她将环保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件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物品上,甚至愿意花上3天时间手工制作一个令顾客喜爱的冰箱贴。
来重庆开店,给了她精神上的愉悦。“店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台,望出去就能看到江。”接下来,邓清清想在这“窗景”下摆上桌椅,给顾客和自己一个放松身心的小天地。
像金浪平、邓清清这样在重庆营生的外地个体户不计其数,他们的店铺不太扎眼,可能是闹市街区的咖啡店,可能是居民楼下堆满年货的炒货铺子,还可能是夜市上直播得热火朝天的烧烤摊,但他们像一滴滴水滴,无形融入了这座城的神经末梢,滋润着这座城市茁壮成长。
不禁好奇,是什么让如此多异乡人来渝投资兴业。“重庆近年来出台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无不是重庆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财税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王婷婷说。
不仅是减税降费,高质量的服务、落到实处的营商举措让准备来渝投资兴业的人们不再举棋不定。
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对企业落地重庆铜梁一点也不意外。海辰储能公司是厦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布局西南是他们的重要一步。
但西南地区城市众多,最终项目花落谁家还未可知。2022年1月,铜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的招商团队仅用两周时间,将用地、用电、用水、资金投放等问题拆分剖析,提供出480页、近30万字的招商方案,一举拿下该项目。
“这种专业、高效、精准的风格深深打动了我们。”叶蓁说,截至去年12月,项目全产业链引进新型储能产业高技术人才400余人,成功招聘产业工人1000余人,满足投产用工需求,铜梁真正兑现了“打造最宠企业的地方”承诺。
无论是小微个体,还是企业龙头,都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期许。因长江黄金水道开埠而兴的重庆,江水滋养一刻未停,那江上倒映的万家灯火也从未熄灭。
人的热烈
——拥抱他乡来者的掌心温度
2024年春节前夕,暴雪、冻雨天气频繁。从湖北武汉返乡的一行重庆忠县人路遇货车深陷雪地,他们从大巴车上下来,十几双手一齐推车,最终帮货车脱了困。
冰天雪地里他们那份热忱深深感动网友,获得盛赞“再大的雪都被你们融化了”。
“耿直、热心、团结”是提到重庆人就避不开的词,这是山水赋予重庆人的骨血。重庆人以最大的诚心与善意对待八方来客,为这座城市注入不朽灵魂。
湖北人曹蔚琦对此深有感触。
8年前,她接到了两江新区抛来筹建两江石墨烯分析测试服务平台的“橄榄枝”。“当时两江新区的水土新城属于初建状态,但两江新区招引团队从人员配置、生活环境方面给足了政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埋头工作。”曹蔚琦说,她和先生都是外地农村出来的,选择来重庆,就是因为这座城充满人情味、包容性极强。
8年间,她见证了水土新城的跨越式变化,也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为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年纪轻轻担此重任,她却底气十足,因为在这里她结交了一群值得信任的队友,他们怀抱理想共同为科研奋斗。
曹蔚琦来重庆择业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还有一群人,虽然受到阻力但依旧对重庆流连。
29岁的福建人陈蕾艳春节期间又跟朋友说起了自己的难处,母亲希望她回福建定居。
但她却不愿离开重庆。“喜欢重庆的美食,喜欢在这结识的朋友们,还有喜欢这个城市对女生的包容甚至说是偏爱。”陈蕾艳说,重庆到福建的“距离”刚刚好。
这个距离,是选择的自由度。
独自一人在重庆打拼,陈蕾艳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跨行成为一名商业导演,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她为导演梦想付出的努力,时常遭到亲戚乃至家人的质疑。“在他们眼中结婚生子似乎更符合‘女生的选择’,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说,还好有她在重庆认识的朋友们,完完全全站在她的角度帮她谋划未来。
重庆人不经意的善意,也让她对这里难以割舍:邻居阿姨不时送来的零嘴,楼下宠物店老板给流浪猫狗喂食,在景点弄不清方向时总有一群本地人用蹩脚的普通话指路……2023年底,陈蕾艳开始独立制作作品,她干劲十足,“因为重庆,我现在有了更多机会干我自己想干的事”。
城,因人变得温暖。
近几年,重庆人“热辣滚烫”的事迹屡上“热搜”。“节假日期间封锁桥梁道路给游客打卡开路”“女生到重庆旅行独自吃火锅被邻桌邀请同吃”“重庆在各轨道交通站设置纳凉区”,打开每个评论区,满是网友对重庆人豪迈直爽、乐善好施性格的称赞。这些并非夸大,是切实流淌在重庆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从群山中突围,在江河中脱险,在街市里沸腾,重庆人将温暖包容变成了这座山水之城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