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一票难求,打工人返岗难会被扣钱吗?

2024-02-20 08:53:38  来源:法治日报

“咱单位的老李、小孙等好几位都还没返岗,听说是一票难求啊,有的自驾出去,也因为各种交通拥堵、轮渡超负荷运转等各种原因难以顺利返程。”

“这票确实不好买啊,也不知道他们的返岗难,会不会被扣钱?”

火爆的春节出游潮,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群的返程难、返岗难。那么,劳动者无法按时返岗复工,用人单位可以扣发工资吗?用人单位能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继续安排年休假吗?“开工利是”没抢到,有机会补拿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为你逐一解读。

问:如果劳动者无法准时复工,用人单位可以扣发工资吗?

答:劳动者无法按时返岗复工,用人单位不应简单地以扣工资或按旷工处理,需要区分不同情况。

第一种情况,劳动者无法按时返岗工作,但以事假为由履行了请假手续。根据《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事假期间可以不支付工资报酬;但劳动者已履行请假手续,用人单位不宜按旷工处理。

第二种情况,劳动者无法按时返岗工作,但向单位提出以年假抵扣。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因此,依法享有年休假的劳动者无法按时返岗可以申请休年假,用人单位应当正常支付工资报酬。

第三种情况,劳动者不按时返岗工作,也未按照用人单位的请假制度履行请假手续。对于此类“不辞而别”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按旷工处理,但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向劳动者发送返岗通知,明确到岗时间,告知其如有特殊情况,需履行请假手续,并告知逾期不返岗的后果;二是返岗通知发出后超过告知期限劳动者仍未返岗的,依据单位规章制度考勤规定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三是向劳动者邮寄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且保留好相关证据。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很可能会被认定劳动关系一直存续,则用人单位此期间还需要承担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法律义务。

此外,对于非自身原因而无法按时返岗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劳动者暂时居家办公;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支付工资报酬,如果企业想减少工资报酬,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事先已经履行民主程序,否则很有可能构成违法降薪,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考虑劳动者的“返岗难”现实困境,用人单位可以在春节假期后安排年休假吗?

答:《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求,以延长春节假期的方式安排员工统一休年休假。

用人单位应在春节假期开始前,明确告知劳动者休年假安排,可以通过通知、邮件等书面方式公布,注明具体的休假日期及天数,同时要求员工确认、收悉。如因休年假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已经明确告知劳动者年休假安排的,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用人单位对年休假具有统筹安排权,但也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考虑职工的意愿。如职工对安排年休假的时间存有异议,具有特殊事由,也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问:用人单位在春节后第一天发放开工红包,劳动者因未及时返岗没拿到,事后可以主张吗?用人单位能否用红包代替工资或加班费?

答:“恭喜发财,利是拿来。”开工第一天,不少用人单位会向劳动者发放“开工利是”红包。然而,开工红包并非工资报酬的性质。

工资是指公司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而“开工利是”红包是用人单位基于民俗习惯给劳动者象征性发放的红包,大多数情况下,开工红包款项属于老板或上级的私人馈赠行为,不属于工资报酬,是一种鼓励劳动者准时返岗的个人行为。

因此,劳动者未及时返岗而没有拿到开工红包,不能对此主张权利。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也不能以发红包来代替个人工资或者加班费,否则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及时足额支付工资及加班费差额。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