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白源媛)12月2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发布会,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据悉,重庆、四川将从生态共保、共建、共享3个方面,科学开展“六江”生态廊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六江”生态廊道如何建?
“我们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即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合理利用区,制定分区管控措施”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向记者介绍生态廊道的分区管控。
按照计划,将建成10711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占整个“六江”生态廊道的比例是30.5%。生态保护区以生态本底优良、物种资源丰富为目标,是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的区域。届时,川渝两地将通过定期会商、政策协同、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保障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境保护、水源涵养、饮用水水源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不受损害。
生态修复区面积5358平方公里、占比15.3%,是生态系统结构退化、服务功能受损的区域。在生态修复区将要开展生态修复,着力于构建跨区域协同的“生态共建”机制。通过对川渝两地跨区域、跨流域生态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区分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确定修复次序,有序安排工程项目,实现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
在生态区合理利用方面,川渝两地计划打造19050平方公里的生态合理利用区。将在这个区域着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享”范例,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工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逐步建立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生活生态协调统一的廊道生态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基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惠及人口约2800万
“六江”生态廊道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在“六江”区域内,人口分布有一个特别的现象,这个地区人口密集,总人口约2800万,人口密度约800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川渝两省市平均密度的4倍。
“‘六江’生态廊道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可靠保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介绍。“六江”生态廊道作为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天然纽带,具有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碳汇能力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未来,川渝两地将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资金筹措、严格监管评估、鼓励公众参与五个方面打破行政界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