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山东德州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志庆介绍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能提升1个等级以上,粮食产能能够提高10%至20%,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群众收入,还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告诉记者,他的农场今年采用了有序抛秧新技术和无人机变量施肥新技术,都起到增产和增收的作用。
10月1日,在沽源县白土窑乡小西沟村,当地种植户王秀梅和她的儿子赵擎宇抱着收获的红藜麦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科技是实现增产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围绕强化农业科技,会议作出重要部署。
11月30日,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中信集团展台,参观者观看一台智能植保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振华介绍,今年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阶段性进展,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达到63%”。
科技“加持”加速各地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毗邻渤海,中轻度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75%。当地利用的智能化小麦全幅匀播机,采用传送带式覆土装置,还配置有测速雷达、风吹式下种等“黑科技”。“通过雷达测速和智能控制,实现了种量的精准,覆土实现了‘下实上松’,这个有利于小麦的生长。”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宋元瑞说。
“过去种地凭经验,如今数据说了算”。在产粮大省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着眼于现代化、科技化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入高效农业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有效推动农业智慧化转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介绍,农田数字化监管平台由四部分组成,可以监测土壤环境、空间环境、虫情和病情。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到监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对监管平台的实时监测掌握田间的变化情况。“我们根据田间的变化情况,来研判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然后制定指导意见发布给农民,让农民做到科学防治。”李连文说。
汉中市洋县洋州街道何家村的油菜花海(无人机照片,3月16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陕西是油菜育种、制种大省,也是我国杂交油菜的诞生地,全年共生产优质油菜杂交种子约350万公斤,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三分之一。在“中国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温室和实验室里选育新品种。
“我们通过品种选育,来实现油菜产量大幅度提升。”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分子设计育种专家张彦锋说。
11月30日,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参观者在先正达集团展台前了解种子研发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良种、良技、良法综合配套,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叠加应用,科技创新正耕耘出农业发展新前景。
记者:冯媛媛、司晓帅、马晓成、
李小波、王大禹、董宝森、
张晨俊、郑昕
报道员:崔志华、赵智、李方勇、
曹海涛、武学聪、吴云峰、
邰子卉、刘洋
编辑:吴炜玲、熊洁
配音:胡函博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