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新设立中小微企业12.8万户,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66家、累计385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家、累计286家,尤其是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近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彰显出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势头。
受益于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手握技术创新“金刚钻”,让“重庆造”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先来看一家小作坊企业的蜕变。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瑜欣电子,2003年还是一家注册资本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凭借着专利技术和成本优势,这家企业迅速打开了全球高端通机市场,成为市值40亿元 的“通机配件大王”。这样的跨越,是怎样完成的呢?
重庆瑜欣平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孙黎明
我们在通机这个行业销量居全球第一,我们是根据点火器这个产品,开始深耕小型通用汽油发动机、电器配件这个行业。
孙黎明介绍,公司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得益于“以技领先”和“专精特新”的理念,在细分领域,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关联新产品开发。目前,这家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140余项,除通机点火器之外,主力研发的数码变频发电机变流器也远销世界各地,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
深耕细分领域,创新赋能发展,企业华丽进阶!在重庆,一大批这样的科技创新“小巨人”成长为行业“领头羊”。数据显示,重庆2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填补世界技术空白的企业占比达72%,超9成企业是各自行业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代表
小巨人撑起大创新,小规模也支撑起了大配套。
重庆,一座车轮上的城市,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今年1—10月,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2.1万辆,接近去年36.5万辆的年产量。尤其是9月以来,随着问界新M7上市,赛力斯一跃成为资本市场上表现最活跃的公司之一,单月订单就突破了6万辆,长安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车型产销也快速增长。
老牌汽车生产基地,正加速驶向“新蓝海”,而北斗星通智联看中的正是这样的机遇,这家企业专业从事汽车智能网联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基于新一代国产芯片的智能座舱产品。
今年9月,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北斗星通智联发布新一代智能座舱、舱泊一体域控制器和通导一体化产品三款新品。其中,通导一体化产品具备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和低轨卫星通讯服务,可让汽车实现卫星电话、短报文服务、上网、数据服务等多项功能。
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徐林浩
沿着智能网联化这个方向上生态的构建方面(发力),希望为重庆市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贡献我们的北斗力量。
企业成长的密码是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翻开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录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而专。虽说是“小配件”,但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小配件”支撑起的是“大产业”。怎样的关键核心技术?北斗星通智联,在汽车智能网联和卫星导航领域拥有发明专利704项,产品链接长安、吉利,红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主流车企;曾经的小作坊瑜欣电子,从研发一个小小的通机点火器,实现创新之“火”从0到1的突进,到“火”花飞扬,已拥有发明专利140余项……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力,而重庆也为这些“小巨人”企业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我们继续关注。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瞄准“世界级”的目标,做大做强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扩大,为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长安、赛力斯等“链主”效应明显,中下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先进材料方面,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其生产的全球首款可量产,可3D造型的微晶纳米电子玻璃,已商用于华为旗舰手机。那这小小的一片玻璃,又有怎样的科技含量呢?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一波
这个玻璃里有亿亿颗的纳米晶体,这个玻璃在跌落的时候,要产生很多微裂纹,有了这个晶体以后,它就阻碍了裂纹的扩散,就好像混凝土里面加进了亿亿根的钢筋。
可以说,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有助于示范引领广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更有助于完善产业生态,怎样从企业特性和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
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看来,下一步,要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理顺服务的体制机制。向中小企业提供更普遍、更基础、更专业化的服务。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对服务的要求其实更高。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服务方式的创新,比方说通过平台的统一,数据网络,要确保标准化、集约化更高,加强数据的归集、清洗、共享、共用,推动平台服务规范化、集约化、以及运行高效化。服务模式就可以从单向供给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的精准、智能化程度,以及协同度。
面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我们也期待厚植企业成长沃土,打造出更多的行业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张月藐 吴静 尹力 丁琳 李艺 李嘉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