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反脆弱

2023-12-04 11:31:1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何依蔓

初次听到反脆弱这一个词,会与脆弱联系在一起,但是脆弱的反义词是坚韧,而反脆弱是另一个概念了,他介于脆弱与坚韧之间,在没有遇到外部侵袭而产生的抗体前,他是脆弱的,而在磨难环境中提升免疫系统后,又可以轻而易举地抵抗这些风险。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芭比》,看这部电影也许会认为这是一部美好的不切实际的童话,然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看完电影后,我们在想,芭比世界真的被拯救了吗?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得到拯救的只有芭比一人,电影中在肯将barbie land变成了kendom后,并且将所有芭比洗脑后,是女主角的一番话唤醒了所有芭比,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唤醒只是表面的,真正的被唤醒的其实经历过现实世界的芭比,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所遭遇的一切极具伤害男性凝视,才是真正让芭比产生自我意识产生抗体的原因。曾经的芭比乐园看似坚不可摧,每一个芭比独立自信,有自己的事业目标,但是这样的命运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在经历磨难忐忑后自己探寻出来的,所以在芭比乐园坚强的外表下,其实是脆弱不堪的,以至于简简单单就可以被肯击碎。

芭比是反脆弱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父母常常会给予属于他们的忠告,并告诉你们这是老一辈一步一步就积攒下来的经验,是有用的,是不会踏错的。他们希望你能够跟随着他们的安排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样会使你们不至于走弯路,尽管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却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成长,而在父母精心呵护下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而反观那些自己一步步低挡风雨向前走的人,也许步伐会慢一些,但是在遇到艰难环境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因为人类是反脆弱的,挫折往往使人成长。

正如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飘》,女主角斯嘉丽不是像梅兰妮那样的白月光,她属于成长型人格,在面对父母的离世,家族的衰落,土地的丧失后,她一步步成长,成长为“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而这就是反脆弱。

而本书在基于反脆弱的观念上提出了另外一个观念便是认知行为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与批判性思维相似,这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否定有一定相关联,而这样的否定并非是情感推理中的否定,而是在基于用事实和证据进行逻辑严密的批判,所以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批判更能够推动思想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以自己的情感感觉为主,无法接受外来的意见,我想这样的思维模式便是导致书中所提安全主义的原因之一,将不同的观点意见视为危险。书中有一言说的极为精妙,教育并非让人感到舒适,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所以我想学校并不应该是温室,将学生小心呵护,而是应该明白,人类的本质是反脆弱的,只有挑战与自己不同的思想,才能更好理解自身行为和思考。

部落主义

在安全主义盛行的今日,我想这也是网络暴力常发的一大诱因,在书中曾提到过共敌之身份政治加上微侵犯的概念,便造成了揭发文化的盛行,所以往往的在热门视频下我们只能看到一边倒的言论,稍微有不同的意见便会群起而攻之,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谬误,非敌即友。而这样绝对的思维便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和思维,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另一方面在网络算法普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信息被算法掩埋,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温室里,若是遇到一点刺激便会不断放大,而归根到底人们的心灵是向往部落主义的,所以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男女对立显得尤为突出。

我想,性别问题是始终存在的。书中曾提到这样的一个概念:掌握权力的一方被认为是邪恶的,而弱势的一方被认为是正义的。所以在适用到性别问题上,往往男性是掌握权力的一方,女性是弱势的一方。在解决性别问题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做到的是平权,而平权便是需要不仅是来自女性的也是要来自男性的,所以为什么有一些被称之为“女拳”,不仅是太过于激进,同样的她们也是陷入了微侵犯的思维谬误之中。

所以在书中提到的,共性之身份证治,便是解决许多对立问题的方案,我们需要的是画一个更大的圆,让所有人为之努力。

校园官僚

书中提到“校园管理者身兼多种职责保护大学,以免惹上各种麻烦。”而这样的思维往往助长了安全主义文化,和脆弱人设的谬误。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的高中校园,而不穿这样的统一的服装,便会受到惩罚,而男生被要求留相关要求短发,女生不允许披发。而往往老师给我们的解释是为了团结,也是为了避免攀比,然而攀比这样的行为在学生之间只是体现在服装上吗?从鞋子到书包再到文具等都可以作为学生攀比的工具,校方应该做的我想不是从形式上去进行所谓的减少攀比,而是去抓住事情背后本质对学生进行教育。

玩耍的消失

我舅舅的女儿——我的表妹,如今刚刚上高中。我的舅舅常常向我抱怨,说表妹总是宅在家里,身边没有什么朋友,几乎很少有社交活动。但是我想这一切源自于父母陷入脆弱人设的谬误从而进行的过度保护。在她小学时候,我曾听到他们的父母不愿意让她下去与小区的同龄人玩耍,第一个是怕受伤,第二个便是认为女孩子应该安静,她于是从小生长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花园里,遵从父母的安排与她父母认为值得交往的小孩交往。本来应该在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的社交技能或是运动技能因为父母的保护而丧失,而在书中也曾经提及过这样的概念,“孩童如果缺乏玩耍的经验,就不太可能成长为体格健壮、善于交往的青少年。”

但是也许有人会说是其性格内向所致,但是我想内向不代表社交技能的匮乏,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她同样也是一个安静的女孩,但是并不是一个丧失缺乏社交技能或是运动技能的人,在其课余时间她会去健身房会运动,她会独立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时她会约上朋友在外吃饭,看电影,但是她依旧是一个内向的人。

再回到第一个例子,他缺乏的是一种本书所提及的“自由玩耍”,她的玩耍是被平板、电脑所侵袭的。而本书中所提及的另一个概念“备考的童年”,更是可以印证在她,乃至她这一代孩子的身上,而特别是中国的孩子身上。这样的童年往往扼杀了孩子们最有激情最有热情的岁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