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陶险峰
进入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赋予了农民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农人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导力量。大力培育新农人,提升农民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工程,是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指明了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近年来,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以县农广校为主阵地,通过搭建平台、培养储备、跟踪服务等方式,培育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高素质农民),产生了良好的“头雁效应”。新农人有哪些内涵?培育新农人有何意义?采取了哪些得力举措?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向凤群。
▲ 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考察调研新农人发展情况
记者:关于新农人大家谈论得很多。但似乎没有统一认识。在您眼中什么是新农人?
向凤群:对于什么是新农人,目前尚无定论,丰都县结合新农人的特点,作出了一个初步的界定。新农人,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农业(如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为主要收入来源,且该项收入高于丰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农业情怀、有适度规模、有持续发展性、有防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丰都县综合产业类别、经营规模等要素,探索制定了新农人的初步界定标准:一是有适度规模产业。总体上种植面积50亩以上,肉鸡出栏5000只以上、肉猪出栏150头以上、肉牛出栏20头以上、水产养殖30亩以上;二是年收入10万元以上。通过反复研判,核定新农人年收入标准为10万元以上,明显高于外出打工农户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丰都认定的新农人有以下特点:一是本乡本土。80%的新农人是丰都本地人,他们有的是一直在农村以发展产业为生,有的是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后返乡创业;二是有一定规模。介于大企业与小农户之间,能力可及、风险可控、效益可观;三是生命力顽强。他们认准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越挫越勇,“打不死”“压不垮”,一有条件就活得下来,一给帮助就长得起来;四是机动灵活。具备船小好掉头、人熟好协调、规模适度好管护等优势,能随形势变化、需求升级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
▲ 丰都县新农人互助会肉牛产业分会开展现场交流学习
▲ 丰都县新农人学校组织学员在暨龙镇肉牛养殖实训点开展师徒式实训
记者:新农人对推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向凤群:培育新农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全国人大代表魏巧扎根新农村、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事迹表示赞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新农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重庆市委“一号文件”也提出:“引导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企业家等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新农人回乡入乡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
培育新农人是回答“乡村两问”的最佳答案。在丰都54.98万农村户籍人口中,真正留在农村的只有18万人,每年约有5500名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10年之后,“60后”下不了地,“70后、80后”不愿下地,“90后、00后”不会下地,愿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难以承担振兴乡村的使命。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乡村两问”。回答好“乡村两问”的核心是解决市场主体问题,培育市场主体的关键在于培育新农人。西南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一般市场主体难以适应,而新农人是介于大资本与小农户之间的最佳市场主体,既破解了龙头企业看不上眼、扎不下根等问题,又破解了小农户生产经营小散弱、对接不了大市场的问题,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培育新农人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新农人是高素质农民的升级版,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改革实践,必将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基层经验。为此,丰都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把培育好、发展好新农人作为“重头戏”,帮助新农人成长为乡村振兴“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主要力量。带着这一课题,我们深入研究新农人面临的难题,发现新农人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存在数量少、组织散、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还不能完全担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重任。针对新农人发展面临的难题,我们开展一系列政策设计,并出台针对性措施加以扶持。
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向凤群在太平乡调研指导新农人产业发展
记者:丰都县在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中,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目前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向凤群:“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今后靠谁去下地种田?”近年来,围绕“乡村两问”,丰都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总结提炼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共培育了3900余名新农人,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一是高位推动,构建新农人组织体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新农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度新农人工作,36名市管干部走访联系乡镇(街道)必访新农人,30个乡镇(街道)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建立周调度、月例会、季督查、年考核机制,推行包片指导、跟踪督办、评价问效的闭环管理,累计解决新农人急难愁盼问题1300余个;建立典型引路机制。开展新农人专题宣传15期,印发内刊《新农人》7期,每年评选“十佳”新农人和20名行业领先新农人,人民网、央广网、城乡统筹发展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丰都县新农人工作数十次,县级媒体刊登新农人典型发展经验20余例,营造“尊重新农人、支持新农人、争当新农人”的浓厚氛围。
二是基层发动,构建新农人培育体系。将新农人培育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街道),通过赛马比拼、动态晾晒、揭榜挂帅等形式加压驱动,力争2027年培育1万名新农人;出台登记监测办法,坚持“集中认定+适时认定”相结合,登记新农人3939名,联结农户4.38万户、12.68万人;建立671名准新农人数据库,培育 “头雁”新农人373名;整合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线上教学平台、132个产业实训基地(点)打造新农人学校,开展培训1800余人,“打工式”“师徒式”实训200余人,123名学员培训后投身农业产业,51名学员通过培训后成长为新农人;做实做优“双帮扶”,为每个主导产业固定1个科技服务团,为每名新农人落实1名干部和1名科技指导员,36名市管领导、1023名县管干部、370名科技指导员开展信息咨询、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等“订制服务”6000余场次,解决问题1600余个;建设产业示范基地,按照“有一定规模、有一套生产管理机制、有一定带动效应、有对外展示的标识”的“四有”标准,打造62个新农人产业示范基地,带动72名农户成长为新农人。
▲ 丰都县组织各乡镇(街道)召开新农人扶持政策专题培训会
三是政策驱动,构建新农人扶持体系。出台“1+4”政策体系。制定新农人培育提升总方案,配套出台登记、培训、政策、服务等4个子方案,为新农人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指引;围绕规模奖补、金融支持和保障服务3个版块,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细化22项政策清单,制定印发20个新农人培育提升项目申报指南,每年安排5000万元涉农统筹资金支持新农人项目;开发“新农人贷”“肉牛养殖贷”等信贷产品,实行全额贴息,切实解决农业发展缺足值抵押物、贷款隐形门槛过高等问题,全县发放贷款1016笔、2.21亿元;12个行业部门出台支持新农人系列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新农人发展的生动局面。组建新农人用地保障、技术指导、市场指导、金融支持专项小组,为新农人发展提供全过程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全县新发展肉牛家庭农场24家、新增肉牛存栏1400余头,盘活撂荒地3000余亩,规模化种植粮油、蔬菜12115亩,新增标准化管护脱管失管特色经济作物3532亩、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能2.8万吨,新发展电商63家。
四是抱团互动,构建新农人互助体系。构建“1个县级新农人互助会+10个行业互助分会+30个乡镇(街道)新农人互助会”的互助体系,成立以肉牛疫病防控、饲料营养搭配等服务为主的动物医院,县级新农人互助会组织观摩学习10次、沙龙交流11次、走访调研89人次。行业互助分会开展互助活动20余次,30个乡镇(街道)互助会开展品鉴交流26次,政策培训、考察学习38次;打造互助阵地,线上线下同步打造集交流答疑、产品展销、商务合作、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人会客厅,建立新农人自己的“根据地”。新农人线上会客厅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农人线下会客厅已完成基础装修,10月底投入运营;组建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团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通过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实现产业协作、跨界互补。三级互助会统购饲草饲料441万千克、架子牛1000余头,统销花椒5万余千克、青脆李4.25万千克、葡萄1.15万千克,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5万亩。
▲ 丰都县农业农村委组织新农人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开展产业振兴能力提升培训
记者:未来,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在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和展望?
向凤群:经过努力和探索,重庆丰都县新农人的顽强生命力、发展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互动、共促振兴的效果逐步显现。新农人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联农带农作用凸显。产业振兴有了主体、人才振兴有了来源、组织振兴有了活力。新农人是现在和将来发展农业的关键群体。接下来,将在用好科技特派员、指导员队伍的同时,组建新农人服务团,推动新农人互助会规范运行,将新农人线下会客厅打造成为新农人交流展示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创新探索建立一套围绕新农人免费培训、产业扶持、科技扶持、创业扶持、金融扶持、项目优先支持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新农人三产融合产业链,推动新农人从单家独户向成群结队转变,不断拓宽广大农村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到2027 年,全县培育新农人目标规模规划达到10000人,让新农人真正成长为“兴农人”。
《农家科技》(202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