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巫山“脆李航班”启航背后的故事

2023-07-13 09:21:57  来源:重庆日报

6月28日,巫山机场,工作人员将脆李装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七月九日,巫山县巫峡镇七星村村民正忙着采摘巫山脆李。特约摄影 王忠虎/视觉重庆

6月28日,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民正在包装脆李。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6月28日,巫山脆李第七届开园节暨中国邮政航空“脆李专机”启航仪式现场,主播正在展台讲解脆李周边产品。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6月28日上午,时隔一年,中国邮政航空波音737全货机再次缓缓降落在巫山机场,第二季巫山“脆李航班”正式启航,拉开了2023年脆李电商大运输的序幕。

一时间,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并很快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脆李航班”的启航,让巫山脆李实现了全国1000余个城市“次日达”,这对于以“脆”著称的巫山脆李来说,无疑是解决了它的销售痛点。去年已尝到甜头的果农,在这个脆李上市旺季,更是加快了采收速度。

为了让更多脆李搭上飞机更快出山,今年,“脆李航班”的运行周期从去年的15天增加至20天,甚至计划在高峰期再增加一架飞机。相关调度工作,让巫山邮政、机场等相关保障单位忙得不可开交。

脆李产地直飞的圆梦之旅

事实上,巫山脆李产地直飞的梦想,自巫山机场2019年通航后便萌生了。

“我们巫山脆李最大的卖点就是脆,这对运输时效的要求是很高的,晚送达一天,口感就要大打折扣!”7月3日,巫山县商务委副主任陈辉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但是由于地处山区,要把脆李高效快捷地运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来,为了这个涉及近6万种植户的重点产业,巫山通过寄递补贴,完善了脆李邮寄网络,但难以改变的是,脆李必须经过约9个小时的陆运、转移,才能从江北机场出发,然后再转运至各大物流公司的机场进行分拣、邮寄。“这个过程太长了,如果能直飞就好了。”陈辉说。

终于,2019年,巫山机场通航,这为直飞创造了基础条件。当时,作为巫山对口协作的山东烟台已有了“大樱桃航班”,陈辉也前去考察过。“大樱桃跟脆李类似,都是经济价值较高,同时对保鲜要求特别高的水果,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有了开通‘脆李航班’的想法。”陈辉说。

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巫山邮政以及巫山机场。

在重庆邮政的大力支持下,巫山邮政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力量,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巫山机场作为一个旅客年吞吐量不足1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则想通过“脆李航班”寻求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为产业发展助力。

既然三方想法一致,为何“脆李航班”却到2022年才迟迟启航?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货运包机费用不低,来回一趟就要接近20万元,核算下来,每飞一趟都是要亏钱的。

“我们跟邮政商量了,可以用财政资金给一部分补贴,但钱花了到底能不能达到相应的市场效果,很多人心里是没底的。而且巫山机场作为高原机场,航班能不能保证,我们也不清楚。”陈辉说,为了“脆李航班”的开通,县里也曾多次开会讨论,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

最终,经过两年的反复论证,2022年巫山县下定决心一试。经重庆邮政的全力协调,由中国邮政航空申请了航线,派出了货机,第一季“脆李航班”于2022年7月2日正式启航,脆李产地直飞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首次在支线机场推出货运包机

正如陈辉所说,巫山机场是一个高原机场,为了确保“脆李航班”运行,必须克服诸多困难。

在巫山机场副总经理赵亮看来,“脆李航班”运行的难点并不在于高原机场飞行条件中的不利因素,“‘脆李航班’基本就是在7月份运行,这个季节是好飞的时间,飞行是不存在问题的。”

曾在江北机场有着10年航空货运从业经验的他认为,巫山机场作为一个支线机场,它的货运包机保障能力才是最大挑战,“在我们业内,支线机场实现货运包机这件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以前从未有过。”

为什么称其为天方夜谭?这要从货运飞机的内部构造说起。在货机里,大家熟悉的客舱部分变成了大型货舱。

“试想一下,在一个大货舱里,如果货物在里面发生移动,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多大?所以,货物登机的流程和装载方式是十分复杂且技术含量极高的。”赵亮说,为了确保飞行中货物不移位,保障配载平衡,所有货物上机前就要在航空集装器中摆放好,然后通过升降平台车送至货舱,再依托滑轨移动到相应位置并扣好卡扣。

而在巫山机场,此前除了赵亮,根本就没人见过货运飞机,更何况要掌握相关流程和操作。赵亮说:“货运飞机保障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士,费用也不低,仅一台升降平台车就要两三百万元,每年的大修费用也要几十万元。作为支线机场,没有大量的货运需求作支撑,是没办法维持这些设备和人员运转的。”

为此,赵亮与江北机场沟通、协调,调人、调物。“多亏得到江北机场大力支持,不仅免费调了一台升降平台车给我们,还派出平台车驾驶员、集装板打板师傅、货运员等20名左右的专业人员到巫山机场支援,在‘脆李航班’运行期间全程驻守在机场,全力提供保障服务。”赵亮说,有了这些保障,巫山机场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货运包机的支线机场,“去年‘脆李航班’启航后,好多业内朋友给我发信息,为我们点赞,我们也觉得特别骄傲!”

“次日达”让优质脆李首次脱销

克服重重困难在产地搭上飞机的脆李,到底在市场上反响如何?

“反响好得很!好多顾客收到货反馈果子又脆又甜,跟我们宣传的一模一样,回购率特别高。”巫山邮政总经理李拥军说。

为了确保“脆李航班”货品质量,巫山邮政与巫山脆李核心种植区的乡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依托各村的邮政寄递点对脆李进行筛选,确保1斤脆李的个数在12个以内。此外,包装上不再用冰袋降温的方式,改用隔热保温的珍珠棉包装以及氮气包装。

“主要是因为冰袋化水后对脆李品质有影响,改变包装方式后,保鲜效果更好,加上飞机货运‘次日达’的速度,消费者收到脆李时,口感跟才从树上摘下来时区别不大。”李拥军说。

陈辉表示,“脆李航班”不仅加快了脆李销售速度,更重要的是依托更优良的品质,打开了高端消费市场,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做了增量!以往受物流时间影响,脆李品质大打折扣,不仅销售受影响,价格也难以提升。”

曲尺乡权发村支部书记孙祖勇完全认同这一说法,“我们巫山脆李就是以脆得名,但以前总是有消费者反馈我们的脆李品质不好,一点都不脆,种植户很委屈,也很无奈。”

但去年“脆李航班”启航后,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孙祖勇说,原本每斤平均收购价5元的脆李如今提升到8元,优质果收购价更是从10元提高到15元以上,“有了航空运输后,倒逼物流成本降低了10%,里外算下来,种植户受益不小!”

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市场反馈,让脆李变得供不应求。在权发村,以往在脆李销售旺季,全村每天最多销售脆李200吨左右,如今提高到了300吨,这让往常50天的销售期缩短至30天左右。“所以,去年在销售后期,优质果都供应不上了,好多单子都没敢接。”孙祖勇说。

这一情况,去年在巫山整个脆李产区都存在。李拥军说,当时邮政在各个乡镇组织货源,但仍然跟不上供应,“有些地方甚至说让我们把货收起,他们自己来拉,但我们确实没货了。”

因此,今年邮政在各个村的寄递点已从去年的近100个,增加到198个。“有了去年的基础,今年预计销量更大,所以我们要更好地调配货源,确保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李拥军说,今年“脆李航班”预计运输总量将超过300吨,较去年首季增长约50%。

记者手记>>>

搭乘更多“航班” 送农产品“出圈”

岭南荔枝、烟台大樱桃、台州杨梅……近年来,每一次“水果航班”的开通,都是当地的热门新闻,助力了一个又一个水果品牌“出圈”。

一般而言,需要依托专门航班运输的水果,无疑都是经济效益好,且对保鲜要求较高的水果。从这一点而言,“水果航班”优质、高效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生鲜水果远距离运输保鲜难、保质难的市场痛点,有效保障了水果品质。

从另一方面讲,空运这一相对高端的运输方式,无形中也成为了农产品流动的“空中名片”,尤其是单品的首发航班,更因其“首因效应”,引发公众关注。巫山机场副总经理赵亮在采访中就提到,如今说起大樱桃大家就想起烟台,说起松茸就想到香格里拉,除了产品本身品质之外,航空运输的营销作用也功不可没。

近年来,借助特色交通运输做产业文章的还有榴莲专列、淄博烧烤专列、广州年鱼专列等等,它们无疑都为相关产品、产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引流、推广作用,实现了产业、市场、消费多方共赢。

单凭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农产品营销就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因此,农产品“出圈”之路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比如一次电商直播,虽都是借助头部主播流量实现农产品“曝光”,但李佳琦、董宇辉的风格大相径庭,选择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主播合作,就能产生不同的带货效果;比如一次互联网营销,同样都是云上认养农业,但可以与消费者建立不同的情感连接,既可以主打天然有机优质,也可以突出公益助农兴农;又如一次品牌营销,既可以以广告投放取胜,也可以用节会、广告语征集、设计赋能、产品展销等方式获得关注。这一切,都需要结合产业、产品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期待更多农产品凭借好风之力“出圈”,成为市场“爆品”。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