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发挥共生经济优势 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重庆万州区孙家镇打造“其彩田园”的实践探索

2023-07-03 11:00:43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文/重庆市创新型金融研究会 杨文斌邓 涛张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需要厘清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通过采用共生经济新模式,助推乡村共同富裕。

一、实现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的关系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任务。因此,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脉相承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于解决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概念。此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梳理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脉络,不难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是一脉相承的。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目标一致性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利益最大化上的价值追求,极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体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条件,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不可分割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前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就是要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稳步迈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是迈向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同向共进性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与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富裕,在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需要从城乡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产业、人才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出发,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五)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推进,脚踏实地,分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依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都具有长期持续性。

二、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纵观农村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实现企业和合作社以及农户的经济共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共生经济逻辑

1.龙头企业的共生经济逻辑

龙头企业担负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具有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等特点,因此,龙头企业围绕农业产业链,将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以及流通者、消费者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三次产业的融合共生。

2.合作社成员的共生经济逻辑

合作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既有经济意义上的互惠功能,又有社会意义上的互助功能,兼具物质改善与情感认同的性质。合作社经济是各个家庭生产基础上的合作,属于共生经济,其社会基础是农民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因此,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实现了合作社成员的利益联结和收益共享。

3.农户个体的共生经济逻辑

农民合作社是除土地为集体所有外,其他生产资料为农民个体所有,合作社使专业分工的农民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农民的专业化,又会催生农民的职业化。因此,在个人所有层面上,农户个体从事着生产和经营,这种生产和经营通过合作社,形成个体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实现了农户个体之间的共生经济。

(二)农民合作社功能是发挥共生优势的核心

作为兼具经济社会性质的农民合作社具有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合作社成员的共生逻辑与乡村振兴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内在关联性。

1.农民合作社的共生机制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通过组织村民集体讨论,与能带动本地发展的龙头企业合作,体现了共生经济的共生理念。各农户以承包地加入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与龙头企业展开合作,体现了共生经济的共生型资本与市场。这种共生经济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凝聚了农民集体意识或共同体意识,激发了农民合作的热情,使农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和收益。

2.村委会自治组织优势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在合作社管理中,村委会将尊重农户进退合作社的自由,吸收采纳村民的意见建议,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发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合作社的共生治理。在合作社的共生经济和共生治理过程中,农户获益越来越多,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归属感增强,更是将合作社看成利益和福利的重要来源。由此,村委会自治组织优势推动了合作社的共生治理,实现共生经济。

3.合作社的共生经济推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合作社的共生经济逻辑推动了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有效合作,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发挥出农村的比较优势。如依托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合作社组织农业生产搭建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建立在特色农产品、特有的环境资源基础上的产供销一体化项目,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与二产、三产结合起来,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4.合作社的共生文明推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提升人的价值,提高农民的归属感,增强农民的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合作社的共生治理逻辑通过提高合作社治理水平,锻炼农民合作能力和提升农民合作意识,使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职业化,进而促进乡村治理,实现农村的管理民主。总之,合作社的共生文明推动共生治理、共生经济、共生文化的形成与巩固,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三、利用共生经济模式打造“其彩田园”的探索实践

(一)项目背景

重庆其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生态种养殖与深加工、康养休闲、观光旅游、青少年儿童农耕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多种业态于一体,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号召,以共生经济为理念,发展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园区新模式。在深度开发现代农业综合产业链的同时,正不断探索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努力赋予农业、旅游业新的时代内涵。

公司与重庆孙家镇快乐村村委会成立合作社,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市级示范园——“其彩田园”。以快乐村(佛印山)佛教文化为支撑,深度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林铁)、名人文化(刘江)、古道茶文化、青少年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文旅、农旅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形成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乡村,把消费者与基地生产者(服务者)实现无缝链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食材。

(二)对共生经济模式的探索实践

1.搭建项目实施主体

其雨集团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村委会共同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村、社干部的职能作用,带领当地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对全村的农户进行宣传,摸底,规划产业布局,向合作社提供种子种苗及农用生产资料,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种养基地建设,从而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经济共生。

2.明确项目功能定位

结合重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农业示范园区。即:建设一个平台,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和融合成长平台,以打造平台化运营为主体模式;实施二元集成,即:以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集成及一站式服务集成,发挥品牌效益;打造三品体系,即:以科技进步为手段改善农产品品质,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提升农村生活的品味,以精致管理为工具打造自身的品牌;实现四大功能,即:打造以三农题材为主的创业创新中心,推动农业文创、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拓展科技生态环保农业,建设城市化新农村。

3.搭建共生互联网平台

其雨集团目前正在打造共生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第三代互联网(web3.0)信息通讯技术及其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云计算、AI、VR和非对称密码技术组合功能,实现“其彩田园”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直接对接,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以及引导合作社及农户投资投工投劳,共同参与收益分配,实现新的共生经济模式。同时,所有产品由平台统一按绿色标准技术指导农户,实现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的统一。

4.阶段性推进项目融合

项目分为三期推进。第一期以“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生态种植(养殖)为先导,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衍生打造耕读文化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第二期以万亩油菜花海和生态采摘为依托,带动观光旅游和康养休闲产业。第三期以佛印山民俗文化为载体,抢抓老龄化契机,推进文化项目开发。即: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农文旅,争取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度假首选地;充分用活国家扶持政策,加持园区发展力度,打造农旅标竿企业。

四、发挥共生经济优势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选择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企业、经济组织、农户、政府等共同参与,利用共生经济在市场主导、合作联动、共生互助、扶持调节的优势,选择推动共同富裕的共生经济机制成为必然。

(一)建立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是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共生体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平的沟通与监督平台以及有效的沟通渠道,为彼此的利益诉求、冲突解决等建立一个高效解决问题的平台,最终能够增强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前行,包括信息分享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沟通监督机制的建立。

(二)构建协调机制

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共生经济主体利益冲突下的协调机制,是提高各个共生经济主体参与度,增强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参与感,最终优化利益分配的重要砝码。因此,要建立经济共生体的参与意识,建立多元化参与模式,同时,增加农户的就业机会,将为经济共生体赢得更大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空间。

(三)完善分配机制

处理好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共生体的利益分配是涉及利益冲突最为核心的问题,要坚持责权对等、公平公正原则,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从而为乡村产业持续振兴,降低经济共生体冲突奠定基础。尤其要重视农户的基本利益,本着提升农户经济收入和当地产业发展的目的进行共生发展。同时,要优化利益分配方式,提高当地农户的分配水平,酌情向困难户倾斜。

(四)健全保障机制

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是保障沟通机制、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顺利实施的基础。当地政府应积极为经济共生体提供财政支撑,包括提供基础设施与财政保障、人才与教育保障等,合力共生,形成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从而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良性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