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把投入乡村振兴作为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记石柱县土家族政协委员王丹枫

2023-04-12 17:01:1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文/汪万英

走进石柱县桥头镇,一幅幅振奋人心的标语映入眼帘:“人到桥头自然值”“振兴桥头镇 建成桥头堡”“用心用情用力排忧解难 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为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万亩翠冠梨、脆红李繁花似雪;翡翠般的藤子沟湿地公园,芳草萋萋,牛儿点缀,鹭鸟翻飞;宽敞整洁的公路上,小轿车、大货车,装载机、挖机,来来往往奔流不息;一块块平整光溜褐红的连片土地正在播种;一栋栋民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正开足马力;工地上、道路边,运料的车辆,忙碌的工人……一派乡村振兴的忙碌景象。

走进“山与湖·稻田农场”农场,150多亩金黄的油菜花开满田野,蝶飞蜂舞、游人如织,相机、手机、无人机,留下一张张春天的美照;一条由上至下的步行栈道穿越田野,农耕文化展示馆,稻田民宿山与湖·听水小院、壹间茶室、在湖心露营地等即将打造完毕。农场主——皮夹克、牛仔裤、黑眼镜,瘦小精悍的石柱县政协委员王丹枫正在项目基地上忙碌。

2021年3月,桥头镇被明确为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了“万企兴万村”重要决策。以陶然居董事长严琦、喜马拉雅露营基地董事长袁权为代表的石柱县工商联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投入到桥头镇乡村振兴中。受其影响,身为石柱工商联青委会会长、新专联会长的王丹枫,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个民营企业者,要讲政治,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有作为,大力支持国家的战略方针,为桥头乡村振兴做点儿什么。

和大多数80后青年一样,王丹枫一直有一个田园梦。2022年2月他开始陆续到桥头看乡村振兴是怎么做的。来桥头的次数多了,就受到了桥头政府的关注和认可,经过交流沟通,一拍即合。就这样王丹枫从项目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都做了统筹计划。“乡村振兴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个地方地处半山腰,刚好是山与湖的结合带,我就取名为山与湖·稻田农场。2022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正处于建设期,将于今年5月对外开园。”

王丹枫说,他刚来的时候这里满山遍野杂草丛生,田地基本荒芜。他按照村集体合作模式,和政府签订了分红模式,跟当地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农户大多是土家族,他以每亩流转费500元从农户手中流转了150多亩荒山,重新规划,将荒草荒山恢复成了基本农田,给长沙村乡村旅游环境提档升了一个级。他所用的工人,除了专业技术工人外,其余都是长沙村的村民。他们在山与湖稻田农场务工,男的每天薪酬180元,女的每天150元,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干活挣钱,还能照顾家庭老小。这个项目做成后,来旅游的人流量大了,农民可以在自己家里开个农家乐,煮点儿洋芋饭、老腊肉,卖点儿土特产什么的都可以挣钱。

但农户的乡村振兴意识不强,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农户认为老板到这里来是来投资的,没有想到要和老板一起共同把家乡打造得更美,把产业做得更好,让他们更富。项目还没开工的时候,农户非常欢迎,表示要大力支持项目建设,但开始动工后就坐地起价:他们租了农民的几栋老房子,准备打造成一个民宿四合院。合同签了,钱也打到每个农民的账户上。但农民缺乏合同和契约精神,他们要求王丹枫按照他们的思路来打造,使原来的设计方案,为了迎合他们的想法不停地打折扣再打折扣。“当地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王丹枫有些无奈。

王丹枫真诚地说:“我把投入乡村振兴作为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这条路上的一砖一瓦一块石头,一个摆设一个部件,我都要根据未来游客的旅游感受,从无到有认真去设计、去规划。这一片荒山,经过自己的精心策划和思考,做成了一条乡村旅游大道,同时把产业也做起来,把荒山变成了农文旅融合的现代农场。通过开展精心策划的系列活动,会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来观光、旅游、玩耍和体验,有经济收益后会给农民效益分红。”

王丹枫说,他今年写的提案主要围绕关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加快数字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大力培养本土三农网红,发展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订单式农业等,从而加快经营端和生产端深入融合,并形成“小农户”和“大市场”的连接,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字生产力的释放。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实现石柱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桥头镇建设“风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贡献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田野,思绪万千,我仿佛看见各种各样的农具陈列在农耕文化展示馆,一波又一波游客来此观赏和体验农耕文化;在山与湖·听水小院民宿院落,来自城市的游客在这里休闲度假,享受田园生活;在山与湖茶室驿站,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坐下来喝茶聊天,尽享美好时光;湖边的集装箱露营基地,游客白天在湖边垂钓、漫步,晚上在这里露营,拍星空数星星,体验野外生活的乐趣。

不久的芒种时节,家长将带着孩子、老师将带着学生来到这里,在油菜收割后的水田里插秧,参加亲子劳动、农耕实践;金秋时节,黄灿灿的稻谷布满田野,稻田驿站、打卡树屋、板凳秋千,游客自由自在,十分惬意,一台大型拖拉机演绎着丰收的喜悦,各种精彩活动浓重上演。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