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在“全省产粮第一大县”中江感受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 回乡创业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多了

2023-01-10 09:08:19  来源:四川日报

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种植的小麦。王攀 摄

重访点位

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

重访背景

德阳中江,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15年获得“全省产粮第一大县”称号

由于地处丘区,中江县一直存在土地资源匮乏、春耕供水不足等短板。2022年,在克服了疫情反复、伏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后,产粮大县中江再次迎来丰年。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7万余亩,预计产量82.5万吨,相比2021年均有增加。

过去一年,记者数次前往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蹲点采访,从绿意油菜到金黄稻田,见证了一个年轻“农二代”的梦想实现,感受到中江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气息。新年伊始,记者再次回访,从一个村探寻四川产粮第一大县的“谋”与“动”。

年轻人把农业越做越大

越来越多“农二代”返乡成为农业经理人

“常老板,我又带来了6000斤稻谷,你帮忙加工下!”

“要得,今天下午就给你全部打完包装好,到时来拿!”

1月5日,位于多宝村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石狮村村委会副主任谢小勇找到合作社负责人常滔,机器轰鸣声中,两人扯着嗓子交流一番后,生意谈妥。

合作并非首次。“他们这儿设备好,速度快,打出来的米品质也好。”谢小勇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来找常滔谈生意的村民很多。由于合作社规模大、口碑好,31岁的“农二代”常滔已成为周边村镇的“名人”。

从耕田、育秧、管护到加工、存储,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全流程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规模作业,业务范围和服务面积越来越大。2022年,该合作社新流转100亩水田;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面积增加了12000亩,达到5万余亩。

“去年我们又采购了5台农机,机械化作业能力再次提升。”常滔告诉记者,合作社正在新建一个育秧中心,规模达到2万亩左右。“去年11月开始施工建设,预计今年3月投用,中心建成之后对我们今年的农业生产将带来极大帮助。”

眼看着常滔把农业越做越大,村里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农业经理人。

“我是2020年回到家里的,今年元旦节前大哥也回来了,现在我们都在从事农业生产,我还拉了同学‘入伙’。”刘永刚是多宝村有名的种粮大户刘书林的小儿子,在苏州的纺织业工作多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刘永刚拉着之前从事家装的同学成为“农二代”。“年收入比之前在外务工高了10多万元!”刘永刚说。

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是传统产粮大县的通病。如何破题,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中江的答案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和丘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了解到,2022年,中江县完成撂荒地整治58578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1万亩、在建8.4万亩,建设稻渔综合种养2万亩,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坡地变梯田”“道路沟渠纵横”“水利设施完善”等目标。

“目前我们县所有撂荒地都已整治完成,今年任务是重点防止耕地再度撂荒。”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宜机化改造1.5万亩,改造区内农机通达率达到100%,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5%。

“我们还邀请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到中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提高单产,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进一步带动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刘举说。

2021年12月,中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如今,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有力抓手,科学规划“粮食+生猪”“粮食+中药材”“粮食+蚕桑”“粮食+蔬菜”“粮食+中江柚”5大现代农业园区。

“抢抓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机遇,我们有信心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中江县副县长邱先铁说。(王攀 记者 曹凘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