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大早,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种植大户郑钢的油茶基地开进来4辆客车。县委书记和全县各街道、乡镇、部门的100多名干部来到油茶基地开现场会。大家想看看,在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郑钢是怎样“花小钱办大事”,自建水利浇灌设施,保住了这片1200余亩的油茶基地。
今年7月以来,秀山县持续高温干旱,至今没下过一场透雨。郑钢的油茶基地没有灌溉设施,不少油茶树苗被晒掉了叶子,眼看保不住。 “20斤水才能救活一株油茶树苗,可上哪里找水呢?”
当天的现场会设4处调研点位,油茶基地是第二站。当地气象、水利等部门研判,秀山是当前重庆旱情最重的区县之一,可能持续影响今冬明春农业生产。郑钢等种植大户的抗旱自救经验,是大家迫切需要的。
8月中旬,眼看熬不过旱情的郑钢向基地所在的平凯街道求助。油茶是平凯街道的主产业之一,不少居民在基地务工,街道当即决定全力助其抗旱。街道借来一台洒水车,每天往返10多趟,向油茶基地和周边居民送水。郑钢也把基地的几台皮卡车装上储水罐改装成运水车。
可送水不是长久之计。郑钢盘算,靠送水浇地,一个月要花费60万元。如果自建能满足基地用水量的蓄水池,也要花60万元,工期还不短。怎样可以尽量节省成本,又能尽快补水缓解旱情?
郑钢决定打井。10月中旬,他请来专业钻井公司,探测基地周边地下水储量,在适宜点位开始钻井,又联系另一家公司同步铺设水管。仅用两天,就在地下110米深处打出了水,出水量达到每天200立方米。一周时间,水利浇灌设施全部完工。看着水管流出的水,郑钢松了口气,“前期靠政府送水,现在自己建起了水利设施,这1200余亩油茶算是保住了。”
“我们没有躺平,没有等项目要资金,而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救。”现场会上,平凯街道党工委书记邱勇说,按以往的水利设施建设方法,不仅水源难找,争资立项、协调用地、组织人力等环节都可能延误工期,而现在设施不仅短时间内投用,还节省了投入。钻井、抽水设施配件、蓄水桶、水管等全套设施,总共只花费了17万元。
参加现场会的干部们看到,基地的灌溉设施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运行。水泵将水从井下抽取到设在基地高点的大储水桶中,再由每个大桶分流到各区域的3个小桶。桶满后自动停止注水,缺水时自动上水。
尽管做了不少抗旱努力,郑钢其他的几片油茶基地,仍有2000余亩受灾。秀山县水利局介绍,当地已下达抗旱资金3500余万元,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拦截地表水、应急送水等多种方式开展抗旱自救,对缓解旱情起到了一定作用。
油茶基地里,几位农民正在用水管浇灌油茶树苗。枝头上,白色的油茶花开了。郑钢说,再过一两年,等这片油茶树挂果了,每亩能有3000元的收益。(记者周文冲、周思宇、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