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张程)今(4)日下午,记者在南岸区龙门浩老街·下浩里开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岸区龙门浩老街·下浩里将于11月5日正式开街。中共南岸区委副书记、南岸区人民政府区长王茂春介绍了相关情况。
中共南岸区委副书记、南岸区人民政府区长王茂春
据王茂春介绍,下浩里位于南滨路、东水门大桥北侧,与龙门浩老街首开区隔桥相望、无缝连接,是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门浩老街区域内有2处市级文物保护建筑、18处区级文物保护建筑和15处优秀历史建筑,用地面积约380亩、建设规模约9.73万平方米。整个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已经对外开放的“首开区”(龙门浩老街),建筑规模约1.3万平方米;第二部分是即将开街的“拓展区”(下浩里),建筑规模约1.7万平方米;第三部分是计划建设的“二期工程”,建筑规模约6.73万平方米。
据悉,2021年4月,启动建设下浩里,始终秉持“尊重、保护、传承、创新”历史文化的理念,深度考究论证传统建筑工艺技法,采用“城市针灸”模式,通过“减、整、留、加”四个举措和“原址原建、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四个原则,尽可能按照“筑台、退台、悬挑、杆立、叠檐、院落”还原构成老街整体建筑及街巷肌理,对原有85栋房屋建筑进行设施优化,最终呈现了75栋,其中:加固修缮38栋,整治更新建筑37栋,建筑风貌集开埠、民国、抗战等重庆地域文化特色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下浩里老街的修复材料采用本地青砖、旧瓦、条石,架构多以砖石、砖木、钢木为主。我们通过绣花之功留存老街记忆,充分还原老重庆市井生活场景,真正让广大市民朋友“看得见久远的历史,闻得到熟悉的味道,摸得着建筑的质感”。
另外,王茂春还介绍了龙门浩老街·下浩里的历史故事。《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中说“浩”者从水、势大,“浩梁”乃分水之巨石也,向外系水流主泾,向内是泊船良港。北宋嘉佑元年春,苏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东下去汴京科考,船至恭州(现重庆),见长江中卧有似龙的巨石,苏轼感叹大自然美景,将岸边村落“江口村”改名为“龙门浩”,“龙门浩”由此得名,并在南宋绍兴年间形成水陆码头,随着人口发展与贸易的兴旺,逐渐延展出“上龙门浩、下龙门浩”的地名,而下龙门浩就是今天的下浩。
龙门浩的发展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历经“湖广填四川”、“重庆开埠”、“抗战举国内迁”三次重大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机遇,历史的巨变,时局的动荡,人文的交织碰撞,塑造了龙门浩独一无二的建筑外貌和人文底蕴。曾经的法国永兴洋行、武昌中华大学旧址、比利时领馆、合记堆店、白理洋行、温家院子、美国大使馆武官处、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等老建筑,更是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中西合璧、浪漫古朴的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