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3日电(记者李勇、韩振、刘恩黎)一个年产值数百亿元的产业轰然倒下,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转型升级?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给出了答案:5年。
重庆经开区,曾经在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高峰时年产手机上亿台,拥有手机品牌30多个,年产值达数百亿元。
然而,随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这个数百亿级的产业骤然萎缩。就在人们担心重庆经开区能否渡过难关时,该经开区已经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短短5年时间,重庆经开区通过腾笼换鸟、“软”“硬”兼施,已经走出了低谷,培育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节能环保装备等新的支柱产业,以及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从“一枝独秀”到一蹶不振?
以手机生产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5年前在重庆经开区可谓“一枝独秀”。该产业在2007年左右形成规模后,2017年达到顶峰。
“当时有30多个手机品牌,每年生产的手机上亿台,年产值达数百亿元。”南岸区经信委主任、重庆经开区经济运行局局长李敏说,经开区的手机起初以功能机为主,后来转为智能机,但即便如此,仍以中低端机为主,附加值不高。
手机产业给重庆经开区带来了亮眼的数据,却没有带来较高的收益,当时每年手机产业的平均工业增加值仅5%,低的甚至只有到3%。同时,“一枝独秀”的产业结构,也给当地的经济稳定性带来隐患。
果不其然,2017年后,随着智能手机需求市场发生急剧变化,重庆经开区智能手机产业遭受重创,品牌数量和产能、产值都急剧萎缩。
体量巨大的支柱产业轰然崩塌,重庆经开区会不会“一蹶不振”?正在不少人对此心存担忧之际,重庆经开区却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重庆经开区不具备布局大型工业企业的条件,但有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优势,必须结合自身长项,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许洪斌说,重庆经开区“软”“硬”兼施,旧产能加速淘汰,新产业加速培育、快速壮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经开区已有84家企业获评市级专精特新,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
“硬件”升级,从中低端到高精尖
什么样的国产车单台售价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记者在重庆经开区的迪马工业找到了答案:只要车足够专精特新,不但能卖出好价钱,还能快速占领市场。
“迪马工业是一家生产专用车的企业,产品涵盖押运车、集成车、核酸检测车等类型。”该公司副总裁张强介绍,该企业2021年销售车辆3000台左右,销售额近20亿元,其中押运车占据了全国细分市场的40%,流动银行车也在细分市场排名居首。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专用车,迪马工业只是重庆经开区近年来在智能化“硬件”领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经开区积极在汽车智能电控、传感等智能硬件领域布局,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内,各种智能电控、智能传感、智能网联模组品类齐全。该公司总经理陈伟说,公司产品用于长安、吉利、长城等知名汽车品牌,其中长安汽车90%以上倒车雷达传感器由该公司生产。
此外,重庆经开区近年来培育了多个行业内的“小巨人”,比如鹰谷广电的光电探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5%,双环传动在国内工业车辆齿轮市场占有率达68%,力宏精细作为国内纤维素醚行业的领军企业,销量曾居全球首位……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不但改变了过去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状况,还提升和带动了区域内的创新能力,构建了新的支柱产业。”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黄红介绍说。
“软件”崛起,软硬结合相互赋能
“软件”是重庆经开区开辟的另一个新“天地”。2019年9月,重庆经开区内的重庆软件园开园,短短三年时间,便聚集了广联达、中移物联网、芯讯通、科大讯飞、京东、阿里、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
除了集聚优势明显,智能制造、车联网等领域内“软件”和硬件也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形成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格局。
重庆软件园内,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的几名工程师正埋头在电脑桌前,对一款刚开发的汽车软件进行测试。“我们公司是无线电通讯模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有60多名软件工程师,计划扩大至130名。”该公司副总裁周璟告诉记者,“软硬兼施”是公司的独特优势,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能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
以城市智能交通为主营业务的重庆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典型的“软硬兼施”企业,其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交通集成管控系统、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铁路车站旅客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目前市场范围覆盖重庆、四川、贵州、北京等多个省市,产品还出口至新加坡、老挝、越南等国家。”该公司董事长汪然介绍说。
据统计,重庆经开区目前已集聚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超过1500家,其中规上企业43家,形成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数字文创等特色产业集群。
重庆经开区软件产业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和科技资源的有力支撑。2021年2月,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重庆邮电大学与共建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软件开发产业。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已聚集了相关专业研究生1300名,入驻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10个,科研团队骨干成员200人。这些人才和科技力量,将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庆经开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协同,引育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政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水平科技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许洪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