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传统名点再创新 兰花根更加“名符其实”

2022-04-08 16:11:49  来源:本网

4月6日,连绵多日的阴雨天气后,铜梁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的就业帮扶车间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龙中德一大早就忙乎开了。“晒好打成糯米面,加入适量打成粉的脱水西兰花,就可以制坯了。”龙中德一边忙活着,一边组织工人们抓紧晴好天气浸泡、晾晒糯米——这些雪白的糯米,是制作铜梁传统名点兰花根的原材料。

兰花根是铜梁传承三百年的民间小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解放后,兰花根主要由国营的铜梁糖果厂生产。后糖果厂破产,很长一段时间内仅有一位原糖果厂的工人在手工制作兰花根,量少销路小。因为缺乏包装和促销手段,加之油重糖多不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传统的兰花根一度在市场上难觅踪迹。

传统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况,让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涉足食品生产的龙中德既觉得可惜,又看到了商机:“如果这项特产彻底消失,对铜梁人来说是个大损失。”龙中德说,“但是兰花根首先要解决口感的问题,其实是包装和保质。”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龙中德将之前的积蓄几十万元全部投入改进设备和购买原材料进行实验,结合现代技术对兰花根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他还虚心向过去的兰花根制作工人请教,不断地摸索创新。

“最根本的改变就是减糖、减油,但是这个量又必须得掌握得非常精准。”经过改良技艺后生产出的兰花根,终于改变以前给人“又甜又油”的印象,还增加了花生、白芝麻、黑芝麻等食材,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兰花根终于打开了市场。

虽然下锅炸制、拌糖挂衣这些兰花根制作的核心技术依然保留纯手工,但由于脱浆、切片、包装等工序实现了机器化作业,车间的兰花根日产量能达到上千斤。

加之原材料和真空包装工艺的改进,在不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的情况下,兰花根保质期延长,不仅终于进入线下实体店,还上架淘宝等电商平台,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都品尝到了铜梁这一传统名点,年销售额达到近140万元。

2020年,龙忠德将兰花根生产与扶贫车间(现已转化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结合起来,把兰花根制作全部转移到车间里,订单有保证,脱贫户的收入也更有保障。

去年,有消费者在品尝兰花根后,再次向龙中德提问“为什么这个叫兰花根?”“这是因为传统兰花根状似兰花的根部而得名。”龙中德一次次回答着相同的问题,自己也在思考:很多人并不知道兰花的根部长什么样,能不能在口口相传的小吃命名里,增加更平白易懂的含义呢?

由此,龙中德想到了西兰花。“有西兰花的兰花根,不是更名符其实吗?”经过反复试验后,兰花根“大家族”再增加一个成员——加入脱水西兰花的兰花根,这种兰花根口感很特别,不会有涩味,但是又有淡淡的蔬菜清香。

“我们正在积极帮助兰花根申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梁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抓好兰花根传统工艺保护的同时,还要继续推动传统非遗的创新,让兰花根成为一张响亮的铜梁名片。(李慧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