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江穿城,一峡连城,江峡相拥,城景一体,成为黔江这座“峡谷之城”的真实写照,生态美、自然美、文化美、民俗美,共同凝练成黔江“武陵会客厅”的独特美韵。
为让外界了解黔江,让黔江走向世界。日前,黔江区委宣传部正式启动“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一城一品”看黔江、“一村一品”看黔江品牌宣传活动。城乡统筹发展网采访报道组走进黔江各乡镇,全方位关注黔江的特色产业,总结黔江的典型经验,挖掘黔江的特色故事,生动揭示黔江“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城市品牌的生动实践。
“聚焦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大坪经济提速,相信我们大坪村,潜力无限,未来可期。”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王露兴奋地说。
寥寥数语充分揭示了大坪村充分激活农旅、文旅活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将“美”变成促进“乡村振兴”的生产力。
美在风景
风景塑造前景
三月,采访报道组走进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阿蓬江镇大坪村,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阿蓬江,以及两岸长达数公里的油菜花花带。
乘坐小船沿江穿行而下,满目尽是“一江春水两岸花,碧水春花惹人醉”的如画美景,花的娇艳,水的柔美,两者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勾勒出了春天的美好。
大坪村一角。 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阿蓬江是黔江境内最漂亮的一条江。”王露告诉采访报道组,“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坪村结合农旅综合体,沿岸种植了上千亩的油菜,形成了漂亮的阿蓬江风光带。”
彼时正是花开正盛的季节,也是阿蓬江最美的季节,大量的游客接踵而来,一览这美丽景色。
一江春水 两岸碧绿。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天上午在这里,我们也进行了一场直播,直播间的人气特别的旺,直播间的粉丝们都说,透过我们的镜头,看到这个阿蓬江沿岸真的是太漂亮了。”一名观光游客,拿着手机将阿蓬江美的镜头记录下来,分享给了更多的朋友观赏。
大量游客的到来热闹了安静的村庄,带来了农特产品销售的契机。村民们也乐此不疲,每年都会在阿蓬江沿线种上油菜,供游客们观赏。
美在底蕴
底蕴凝聚底气
大坪的美远不止这成片的油菜花,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
沿着油菜花带一路而上,步行一公里左右,一个狭长的山间平地便展现在眼前,让人豁然开朗。平地自成单元,阡陌纵横,中有小溪,溪流清澈见底。几十幢房屋沿平地两边而建,鳞次栉比,靠山一边的左侧便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草圭堂,它见证了大坪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草圭堂全貌。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草圭堂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一个(古)建筑群,有大小房屋50余间,其中地下室8间。整个建筑群共三层,5个天井坝,既有衙门气派,又具土家吊脚楼特色。院坝和院墙全部由数百上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垒成,据称当时耗费了几十个工人三年的光阴才打好这些条石。草圭堂曾经作为土司衙门,不仅有衙门的气派,还具有吊脚楼的特色,是黔江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草圭堂系力湾李氏家族的宅院。李氏先贤为第一代冉土司时的将军,宅院旁边原为第一代冉土司衙门。衙门迁往酉阳后,这里成为冉土司分衙门,交由李氏执掌。“改土归流”后,李氏便在衙门旁边建了现在的草圭堂。
草圭堂紧邻濯水和神龟峡景区,并同处在国道319线旁。此外,土司制度是土家族历史长河中极其重要的一页,而草圭堂正是这一历史的重要写照,因此草圭堂是神龟峡自然美景之外不可多得的人文补充。
美在融合
融合聚集生产力
“如果说文化是底蕴,那么产业则是灵魂。”王露告诉采访报道组,目前,大坪村正依托“草圭堂”的悠悠底蕴和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以草圭堂为中心,着力打造农旅综合体,创新集体经济。以“文化为依托,产业为灵魂,生态为基础”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草圭堂+农耕+一江两岸自然风光为整体的农旅综合体。
目前,大坪村正整合村内人才、文化、生态风光、土地等资源优势,成立大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壮大集体经济。以联合社为主体,牵头发展草圭堂与“一江两岸”自然风光文旅综合体。2020年实现经营性收入79万元,迈出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大步。
其次,大力发展农旅综合体,以农耕文化为载体,集中打造“草圭堂+稻田养鱼+采摘园+农耕餐厅+一江两岸”自然风光的农旅综合体。充分挖掘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资源,打造“农家乐”餐饮住宿区、稻田养鱼农耕体验区、休闲垂钓区等三大版块。
赏花的游客。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整合土地资源,全力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500亩稻田养鱼、1000亩经果林采摘农业园区;争取资金,积极打造乡村工匠队伍,打造具有渝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古建筑以及民俗餐厅;广纳贤才,打造以草圭堂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博物馆以及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从而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立体化发展道路,加快构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