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17日讯(记者 李文萍)今(17)日上午的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振奋人心。重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正在绘就。下午,2022重庆两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记者会召开,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部门领导围绕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作出解读和分享。
嘉宾:市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道藩
石涛 张质 摄
西永微电园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节点,高质量发展是主题、突围的重点,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大局,围绕微电子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和微电子科创街“三区一街”,系统性培植微电子产业,着力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制造+研发”深度融合
制造业不再是成本优势,而质量强势才是正解。西永微电园调整产业升级路径,从提供劳动力红利,迈向提供技术红利,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研发基地。建成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促进所有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将价值链“微笑曲线”尽量拉平。
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研发本地化加速产业向高端延伸、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英业达每年研发投入上亿元,开发出售价超5万元/台的高端笔记本电脑,全球市场占有率近20%。支持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150多个数字化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园区企业产线智能化已提升至85%以上,部分产线智能化率达95%以上。2021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361亿元,总量占全市近10%。
全面构建微电子产业生态
吴道藩指出,微电园是一个园区,但不止于园区。作为全国唯一以微电子命名的产业园区,园区坚持不懈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努力打造全国最大功率半导体和重要的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制造基地。
目前,园区已汇聚英特尔、SK海力士、联合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等20多家知名芯片企业,500亿产业项目落户,电子科大、北理工等5所高校入园设立微电子研究院,重庆市集成电路产业展示中心成为全市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园区已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芯片全产业链,初步构建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IC设计平台、工艺中试平台创新链,集成电路年产值占全市80%。2021年获评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特色园区。
大规模布局高端研发机构
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是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支撑,也是聚揽高端人才的最佳载体。园区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要素、创新项目、创新企业,全力提高“创新浓度”。
目前,园区已拥有研发类企业128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德国SAP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等创新平台,正汇聚上下游创新企业,加快补齐研发短板,加速“强身健体”,助力重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大力构筑内陆开放优势
园区坚持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融合发展,集中落实了自贸区改革试点任务和国务院促进综保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21条举措,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个中心”初具规模,建成全市首个智慧通关服务平台,推出“四自一简”“3C免办”等24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为内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试点政策最多、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微电园这块“弹丸之地”,2021年,预计外贸进出口值突破3200亿元,总量占全市42%,居全国综保区第4、全市第1。
下一步,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一手抓补链成群,一手抓研发创新,进一步巩固智能终端产业优势,进一步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