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多维度绘高质量发展蓝图①|扛好“稳”和“进”,渝北区要做六个“实现”

2022-01-17 18:27:0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17日讯(记者 李文萍)今(17)日上午的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振奋人心。重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正在绘就。下午,2022重庆两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记者会召开,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部门领导围绕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作出解读和分享。

嘉宾: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


石涛 张质 摄

于会文表示,渝北区是重庆的经济第一大区,在全市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市经济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中流砥柱,理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最实处、走在最前列。

在刚刚闭幕的渝北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全区明确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的目标定位,绘就了渝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搭建了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已经在战略上掌握了主动、谋得了先机,渝北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大戏好戏还在后头。

下一步,全区将围绕“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在战术上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增强的发展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渝北将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扛起全市第一经济大区“稳”的担当和“进”的责任。全区已经制定了“2+4+1”的现代工业体系、“5+3+1”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3+6+1”的现代农业体系。

下一步,全区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壮链,力争到2026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3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再造一个渝北工业,成为领跑成渝地区的经济强区。

实现微观经济真正有竞争力的发展

渝北现有各类市场主体15.6万户,其中2021年新增了4万户,充分反映了渝北市场经营活跃、发展后劲十足、“双创”氛围浓厚,与渝北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高度匹配。

于会文指出,全区明确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一号工程”,诚意满满地推出了“3+1”配套政策措施,干货很多、含金量很高,正在举全区之力打造成渝地区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诚信最优、配套最佳的营商环境,必将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来渝北落地生根、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渝北发展壮大,让各类企业在渝北稳得住、长得大、发展得好。

实现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

渝北科技创新基础扎实、主体众多,科技型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全市1/10和1/7,2021年R&D占比达到4.4%,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特别是作为“创新引擎”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已聚集科技型企业250余家、各类研发人员近万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正在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下一步,渝北将牢牢牵住策源性创新这个“牛鼻子”,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着力引进孵化一批具有极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吸引落地一批大院大所来渝北设立研发平台和分支机构,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型、突破型、支撑型的科创载体,依托仙桃数据谷打造重庆汽车智能化产业园,力争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5%,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至少5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努力成为成渝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区。

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渝北是全市唯一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超200平方公里和常住人口超220万的“双200”城区,每年净增人口超过10万,而且年轻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如何做好人民群众的就学、就医、就业和停车、出行、娱乐、消费等急难愁盼问题,是区委区政府必须答好的民生答卷。下一步,渝北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品质”两个关键,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守住安全和稳定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以就业为中心增加群众收入,与中铁集团合作投入500亿元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养老、育小、扶弱、畅行”四类惠民工程,拿出更多真招实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争当成渝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

实现全方位开放的发展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渝北坐拥100多条国际航线、8000多万人次承载能力的枢纽机场,获批西部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接下来,渝北区将深度参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做好空对空、空对水、空对陆、空对铁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力争到2026年实现江北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跻身全国前五,5年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成为面向东盟、外联欧美、辐射全球的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窗口和成渝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渝北生态本底厚实,两江环绕、三山列屏,是三峡库区和主城都市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

下一步,渝北区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220万渝北人民和所有投资者在渝北畅享碧水青山蔚蓝天,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底色、提亮高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