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17日讯(记者刘辉 李文萍)“让绿色成为重庆最动人的色彩!”这是重庆市代市长胡衡华今(17)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重庆市“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生动描述。
胡衡华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重庆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报告中,胡衡华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0万亩,科学推进石漠化、消落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成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大河文明馆,精心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市排水管网精细化排查,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臭氧污染和细颗粒物协同控制,强化工业废气、交通污染、扬尘和露天焚烧等领域管控,加强区域联防联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强化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健全问题发现机制,常态长效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要求,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和能源保供。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和煤电机组节煤减排改造,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材料,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完善“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拓展“碳惠通”平台功能,培育优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筹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推动川渝共建区域性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深入推进“厂网河”一体化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