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梦圆小康重庆实践│村级集体经济】奉节三沱村:撬动现代农业服务那片天

2021-09-03 09:23:06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9月3日讯 记者李文萍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句话被人们视为对杠杆理论最精辟的总结。

这套理论如果应用到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那就是三沱村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支点,撬动现代农业服务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三沱村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脐橙产业布局微肥厂、电商直播平台、劳务服务公司等创新业态,既实现了村集体的“自我造血”,又破解了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促进本村及周边乡镇的脐橙产业提档升级。

▲ 三沱村村集体经济围绕脐橙产业做加法

寻找支点——

以改革夯实发展基石

2014年10月,时任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某篇专访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此后,中央审议通过了有关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全面改革试点改革方案。

这项顶层设计旨在摸底农村资产,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鼓励农村盘活“三资”,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让村民分享集体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起现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2015年,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作为全县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村之一,启动改革。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三沱村积极展开清资核产,量化确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资格,完成登记赋码,并开设账户、登记纳税,享受国家各项财政补贴、担保贷款等政策。合作社锁定“人头股”,实施股东股权静态管理,“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发放股权证书,让村民变股民,享受村集体资产经营后产生的利润。

为了规范化运作合作社,三沱村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体制,下设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股东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审议、批准本社发展规划、资产经营计划、集体资产经营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等权利。理事会负责拟定合作社发展规划、资产经营计划和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等,接受监事会和合作社股东的监督。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对理事会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使监督职能,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定期审查本社财务,并向股东公布等。

▲ 三沱村村集体购买挖机,发展劳务服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比较特殊的经济组织,既要走市场化道路,又要兼顾村民们的发展愿望和分配方式。”前任村支部书记余胜表示,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三沱村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推动项目实施、账目使用、利润分配等方面公平、公正、公开。

但往往农业农村改革的起步并不顺利,尤其是对偏安一隅的三沱村村民来说,集体产权改革是相当陌生。

“刚开始村民非常抵触,总会说一些风言风语。发股权证的时候,都没几个人来领证。”三坨村现任村支书黄明表示产权改革的推动工作非常艰难,好在最终勉强推动起来。

集体资产明晰产权,股份合作社规范运营,为三沱村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奠定了基础。在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共同探索下,三沱村充分盘活村里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初步形成劳务公司、微肥厂、电商直播中心、广告招商运营等多种发展模式,集体经济效益初显。

“来分红的人多了,大家积极也高了。”2018年,三沱村村集体第一次组织分红,场面非常热闹。原本大多数不支持的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润分红,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三沱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也进入了良好状态。

▲ 三沱村打造电商直播平台

建立支点——

以服务助推现代农业

对三沱村而言,清资核产出的情况并不乐观。“都是公路、水库等公益设施,除了闲置的小学,可利用的资产非常少。”现任村支书黄明表示。

那么,资产匮乏的三沱村到底如何破题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过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不断走访和研究后,三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聚焦到三条路径:一条是成立劳务公司,承包小型施工项目;二是围绕脐橙产业提供种植、管护和销售性服务;三是发展广告招商运营业务。

“劳务公司组织村民承包项目,前期投入成本低,回报快,还能解决村民的就业难题。脐橙产业基础深厚,围绕脐橙产业提供生产性、销售性服务,能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在国道上设立两块广告牌,投入小、风险低,能获得长期稳定收入。”黄明解释,三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偏好风险小、回报快,能带动村民就业的产业。

三沱村距奉节县城19公里,村里土地沿江分布,全村以种植脐橙为特色主导产业,脐橙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量达12000吨,占全村经济收入收入总量的80%。

“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脐橙。一棵脐橙树上千元的收入,一亩地50棵树,一亩地的收入就是5万元。”黄明介绍,“人们有了钱,都搬到县里去了,脐橙的日常管理都没人。”

正是抓住脐橙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围绕脐橙种植、管护和销售环节,布局生产、销售性服务,成为三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头戏。

在种植服务方面,三沱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龙头企业”模式。为了提升脐橙种植产量、质量品牌和安全性,村支“两委”利用县农业农村委支持的5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入股药肥智能化微工厂,为三沱村及周边地区提供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服务。

在管护服务方面,三沱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社会化服务”模式。为了推动脐橙产业持续、高效发展,村支“两委”购置挖掘机、农用车、无人机、自动检测仪等设备,实行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喷洒、统一采摘的“五统”专业化服务。

在销售服务方面,三沱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电商直播”模式。依托东西协作援建项目,三沱村集体经济支出15万元,共计40万元项目资金打造了电商直播平台。该基地依托苏宁易购直播及快手、抖音等平台扶持政策打造,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

这种产前产后保姆式的服务体系,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了三沱村及其周边村镇脐橙种植户的难题。

“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产量、口感都提上来了。”“线下只能卖四五块的,线上可以卖到8块、10块,收入翻一倍。”对于村支“两委”的新举措,村民们纷纷给出高度评价。

“我们集体经济每个项目既产生了经济价值,又促进脐橙产业提质增效,品牌化运作。”说起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黄明滔滔不绝,“我们还打算跟其他村合股联营,建立一个果套厂,提升脐橙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 药肥智能化微工厂

撬动支点——

以制度蓄能发展动力

“镇党委政府很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常跟我们一起探讨,提供发展思路。”黄明坦言,三沱村村级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绩,跟安坪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制度体系分不开。

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机遇,安坪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动“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镇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12个村(社区)资产、资源、资金全面核查,聘请专业机构评估登记、界定成员,确认并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83.87万元,鼓励各村探索自营、合营、委托经营等发展模式,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方式,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

同时,为了全面推动和引导全镇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坪镇党委政府在摸索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系。

“缺钱,想办法求支持;缺项目,想办法谋项目。”安坪镇党委书记杨和森表示,镇党委政府从资金、项目上给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大力支持。

2017年以来,全镇12个村(社区)获得各级财政集体经济专项补助910万元,其中3个村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充分利用村(社区)资源性资产进行担保贷款100万元。利用宅基地复垦形成地票,各村获得集体收入均超200万元。

“对50万元以内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实施。”杨和森补充。2018—2019年,安坪镇共承接66个项目,获得收益42万余元;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建设管护主体,拓展发展资金来源渠道。

“三资”管理是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安坪镇将一本账变成两套账,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账实行“镇代管”,集体收益分配账实行“村自管”,按照“2∶4∶4”的比例分配,20%作为管理费、40%作为再生产资本金、40%作为村民分红,促进财务管理合法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每个村的资源情况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发展有效路径。”杨和森指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从全局统筹引导,更要因势利导,整合资源、资产,探索资源盘活型、股份合作型、社会服务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多种模式。“资源型行业也可以尝试,比如投建集中供水厂、乡镇殡仪馆等。”杨和森习惯性跟周边人探讨起来。

目前,安坪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288万元,实现了村村有收益、户户有分红。

【典型经验】

以村级集体经济为切入口,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

【具体措施】

劳务公司+生产服务+销售服务+广告招商

【专家点评】

三沱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探索多元化路径,既有劳务公司,也有广告招商,但最重要的布局是围绕脐橙产业发展种植、管护和销售性服务,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这种宏大的统筹规划,从具体的一个个项目着手,联合促进整个产业提质增效,在实现集体经济创收的同时,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