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最美铜警先锋”冯小益:角色多变 初心不改

2021-07-20 22:41:50  来源:本网

在同事眼中,他是护战友于身后的“暖心大哥”;在群众眼中,他是把小事儿当大事儿来办的“贴心小冯”;在社区干部眼中,他是给大家带来安全感的“热心警官”;在妻子眼中,他是脑子里只有工作的“粗心丈夫”。多重角色赋予了他更多的责任感,他,就是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冯小益。

勤政为先 带动警员提效能(铜梁区公安局供图)

冯小益初到巴川派出所工作时,面对纷繁复杂的治安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虚心向同事请教,力求将本职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他明白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适应和驾驭新形势、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在维护一方平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巴川派出所的副所长,冯小益很快发现派出所的民警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经过他的仔细观察,积极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民警反映积极工作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久而久之大家的积极性都普遍降低。针对这个问题,冯小益建立了全新的量化考核机制,鼓励民警内部做到良性竞争,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警,采取多种奖励措施并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民警的积极性,派出所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冯小益总说:“要让警员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他在工作时主动冲在前头,给年轻警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年轻民警以他为榜样,称他为“暖心大哥”。他也常常教导组内民警、辅警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最大化做到公平公正。

创新为要 实事求是创佳绩

冯小益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积极寻找服务群众与提升公安办事效率的平衡点,为了寻找这个平衡点,既要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又要大胆突破,创新工作制度。于是针对社区管理,冯小益带头开展了“村村见警”工作,在确保辖区治安良好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村村见警”是在人口少、治安好、位置相邻的两个或三个村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一名辅警实行入驻工作。区局28个派出所社区民警、辅警入驻全区333个村社实现全覆盖。民警、辅警到所在村社工作每周至少5个半天,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积极运用互联网“钉钉”软件,对“村村见警”辅警实行打卡上班,安装警用摩托车行车卫士,对摩托车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督察。通过“村村见警”的有效开展,不仅加强了警务宣传工作,还向群众提供了便民利民服务,同时消除了村社潜在的隐患。2021年6月以来,通过开展“村村见警”工作,铜梁区公安局各派出所在巡逻检查发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全力确保辖区治安良好稳定。

冯小益知道,制度创新既要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这样才能保证群众工作的有序开展,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群众为首 倾心为民办实事(铜梁区公安局供图)

2021年3月,冯小益担任铜梁区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以来,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对待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与社区民警、辅警的沟通交流以及意见交换,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制定下步目标计划,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新的工作环境中。

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支持。面对群众,他热情周到,将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及时处理,解决疑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年5月因为受区教育部门入学规则变动影响,市民服务中心户籍窗口出现大量在校学生集中扎堆办理户籍、身份证业务的情况,群众为了办理业务排起了长队。虽然民警费心费力办业务,但由于人数实在太多,费力还不讨好,甚至接到了群众多次投诉。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冯小益今年加大工作力度,延长工作时间,实时关注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动态掌握大厅户籍办理工作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利办理了相关业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减轻了办事民警的工作负担。

有人问他:“你整天拼命三郎般的工作,为了什么?”他说:“对得起群众寄予的厚望。”人民警察为人民,冯小益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警干事,都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用汗水挥洒热血,将青春奉献给热爱的公安事业。(文/杨坤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