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总算是硬化了,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我的水果运不出去了。”近日,家住城南街道跑马山5组的村民何祖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家种了十几亩黄花梨,每年产量好几千斤,现在道路硬化了,我正考虑再扩大下种植规模。只要运得出去,销路不是问题。”
近年来,城南街道大力补齐民生短板,从硬化产业路、完善自来水管道安装,建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城南街道新建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示范基地600亩,种植蔬菜12800亩,新栽脆红李500亩,出栏生猪8000头,水产养殖1000亩,建好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大力培育产业主体带贫增收,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度、受益度,实现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全覆盖。
“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前几年给我们发的李子树苗,今年已经挂果了。我们老两口又在政府的鼓励下种了几亩蔬菜。如今年收入还是有好几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贫困户向云久开心地说。
当日,记者在李家溪安置点食用菌产业项目基地看到,一个个食用菌大棚沿公路而建,大棚内,工人们分成多个小组,整理采菇后杂乱的菌棒。据介绍,从4月下旬开始,食用菌厂在大棚内投放菌棒,目前已开始产菇。
据了解,自食用菌大棚投用以来,每天有30余人就近务工,其中大部分是安置点居民。该基地通过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提供香菇种植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以承包种植、分包种植等方式,吸引周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的贫困户参与香菇种植,进一步促进大家增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种植规模20余亩,目前已经陆续投产,已产香菇2万余斤,食用菌产业是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后续保障产业,正式投产后将实现贫困人口120余人就近就业。
李家溪安置点食用菌基地只是城南街道培育主导产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产业扶贫是脱贫固本的基础,该街道坚持目标导向,深入研究,抓住特点,突出优势,真抓实干,切实把产业项目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确保企业发展与老百姓增收实现双赢,真正发挥产业项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城南街道将继续培育主导产业促扶贫,继续做实果蔬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已有果蔬产业效益,计划今年新发展脆红李500亩,发展5亩以上的蔬菜大户121户,推动扶贫主导产业覆盖贫困对象增收。
此外,城南街道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分批次投放扶贫专柜,推行政策采购、东西部扶贫协作、集团帮扶、市场主体参与、中国社会扶贫网销售等模式,建立产品认定、统计监测、动态监管等机制,提高消费扶贫实效。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升级,做好扶贫专柜的投放,大力打造“互联网+社会扶贫”示范点。(记者 田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