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李朋
李学万是由南川区农广校推荐采访的,记者先在电话里和他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当记者问到他放弃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回乡搞种养业的初衷是什么时?李学万爽朗地回道:“我是一个卖牛肉的,没有多少文化,回乡创业发展种养业是为了带动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李学万简短的几句话勾起了记者急切想去李学万的基地走访,一探究竟。
六月的一天,在南川区农广校副校长徐晓华的陪同下,我们来到黎香湖镇东湖村3组李学万的种养基地。规划整齐的新开垦的山坡地上种上了李子、花椒苗,十几个村民正在人工割除杂草,碧悠悠的黎香湖就在山脚下,湖畔蓊郁的竹木青翠欲滴,时见白鹭掠水飞起,鸡犬相闻,鸟鸣啁啾,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从小外出打工,赚得第一桶金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初中毕业后,李学万就到外地打小工,摆地摊卖过小百货、建筑工地搬过砖、在餐馆帮人洗过碗,帮餐馆老板买过菜,踏实能干、忠厚老实的李学万干一行爱一行。后来,跟重庆沙坪坝菜市场一位卖牛肉的老大爷当学徒。老大爷见他为人实诚,就把买牛、杀牛、卖牛肉的一整套技巧悉心传授给了他。就这样,李学万在沙坪坝做买牛杀牛卖牛肉生意一干就是20多年。长期以来,李学万坚持诚信经营,卖的牛肉新鲜、品质又好,为人热忱,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一天卖一头牛还早早收摊,虽说这个生意起早贪黑特别辛苦,但每天能挣1000多元。李学万在重庆市区全款买了房,也有了一定的积蓄。
反哺家乡,富而不忘乡梓
富而不忘乡梓,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商的朴素追求。这在李学万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学万有时回老家南川黎香湖镇东湖村探亲,看见大片的田土被荒废,看见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有的还在艰难地生活着,心里不是滋味,他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
黎香湖环境优美,有诗人这样形容它:“去城西北三十里,沿途山坳翠欲滴。林中乱眼渐欲迷,惊现波光平沃野。”足可说明黎香湖是块山青水秀美丽之地。黎香湖镇的地理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距重庆主城59公里(高速),南川城区28公里(高速),经渝湘高速大观下匝道即可直达。
李学万的最初想法是结合黎香湖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但具体种什么、养什么,对于离土二三十年的李学万来说,一时也难以抉择。
不过对于善于学习、不怕吃苦的李学万来说,这不是问题。
李学万了解到南川区农广校每年都要举办针对农民的多种培训。李学万放下手头的工作,报名多次参加南川区农广校组织的种植、养殖班培训,开拓了眼界,了解了农业发展趋势。
李学万还多次前往农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四川蒲江、成都龙泉驿,重庆黔江、潼南、璧山、江津等地水果基地、蔬菜基地请教、考察、学习。
基础有了就得发挥作用,李学万几经衡量,决定发展以脆李、花椒、竹荪、生态渔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把这一想法与家人商量后,大家一致同意。说干就干,2017年注册成立重庆茁艺晋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在东湖村3组流转土地近300亩。
“东湖村3组离南川区湿地公园只有2公里左右路程,一旦湿地公园一开园,就会有无数游客前来,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发展前景会一片光明。”李学万看好项目前景。
不忘初心,携乡邻共同奔康致富
“把土地流转给李总,每年可以收到固定的流转金,像我们这一群一大把年纪的人进城打工没地方要,现在不用背井离乡,在李总的基地里打工,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且离家又近,又能照顾小孩和家里。每天还要在他家里吃一顿饭,前几天李总说还要给我们买意外保险,他这样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不好好干对得起他吗?”村民马跃动情地说。
2019年7月,李学万基地的竹荪迎来丰收,最多时一天采收干竹荪十几千克。按照市场收购价300元/千克,最多时一天进账好几千元,能一直采到到9月份,收入10万余元。
“今年第一次种竹荪,虽然成功了,但由于经验还不足,离理想的产量和效益还有一定的距离。种好了,亩收益可达上万元,这是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短平快好项目。”李学万说,农业创业的路非常艰辛,但是看到收益,看到希望的曙光,他感到很欣慰。
当记者问他今后的打算与发展规划时,李学万用手指点着告诉记者:“那一片种植的是脆李有100多亩,那一片种植的是花椒有20多亩,那一片种植的是柚子有20多亩,那边还有2个100多亩的池塘,那上面正在修建的蓄水池是南川区国土局出资帮我修的……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接下来我将带领村民勤学苦干,在果林里面适当养点鸡、鸭、鹅,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借助黎香湖景区的人气,计划将现有的民房改造成民宿,走出一条以采摘、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带领村民共同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