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2月18日讯(通讯员 龚敬)自1月21日武隆区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重庆市武隆区赵家乡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谋划产业发展,布局春耕生产,为百姓办实事。
直面农户困难:一对一上门服务
据了解,乡党委政府综合利用防疫入户宣传、政务易、村社微信群、QQ群等宣传途径,“线上+线下”的向群众宣传普及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乡农业办室人员分赴各村社实地指导春耕生产活动,帮助农户解决春耕困难。同时积极帮助农户联系春耕农资,组织农资经销商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乡配送,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保障农资供应充足。
截至目前,全乡共贮备春耕生产肥料103吨(其中尿素26吨,磷肥34吨,复合肥43吨),“两杂”种子2750公斤(其中杂交水稻种550公斤,玉米种2200公斤),农用膜430公斤。农药215公斤,基本满足春耕需求。
办实事真金白银:特色产业政府补贴
在疫情背景下,扶贫产业发展成为赵家乡党委重点考虑的问题,乡党委多次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视频会议,研讨2020年度扶贫产业发展问题。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交通封闭,部分贫困户未能及时外出务工致使今年务工收入较低情况,由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规划2020年发展增收计划,对年收入存在下降风险或年收入增加不明显的贫困户,量身规划产业发展计划,以产业收入的增加冲抵务工收入的减少,保证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除潜在返贫风险。着力发展黑凤土鸡这一扶贫帮扶产业,为每户贫困户赠送鸡苗10只,在赠送数额外,贫困户自愿购买数量在20只以内的,贫困户每只自筹鸡苗款5元,差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普通农户购买数量在30只以内的,农户每只鸡苗自筹5元,差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鼓励群众散养、放养,原则上每户养殖数量不超过50只,打造纯天然绿色土鸡产业,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关注特殊群体:乡党委包片负责
乡党委班子成员对各村社包片负责,组织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社干部对贫困户、临界户、散居五保户、低保户四类重点人群开展遍访慰问,着重了解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生活情况,排查贫困群众春耕生产物资是否存在困难,帮助群众抓好春耕生产。对于盲目外出务工和未与务工地衔接好的群众进行耐心劝解,劝说群众在疫情防控结束后再外出务工,减少外出感染的几率。
相关推荐: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春耕春播好时节 看綦江各街镇如何忙碌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綦江春耕开辟五大“绿色通道”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彭水桑柘镇抓春耕直击百姓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