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2月15日讯“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三月正是采茶季。疫情当前,用工短缺问题会更加突出。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企业和茶农的经济损失?
近期,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大力指导和引导各产茶区县,在市茶研所、市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及市农技总站的具体协助下,积极启动应急专项、落实防控方案、抓好多项生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下春茶及时采摘、保值加工。预计,今年重庆春茶产量将达到3万吨。
启动应急专项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永川等部分产茶区县启动一批短平快的应急专项,充分发挥茶叶科技创新在应对突发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集成春茶鲜叶及时采摘和保值加工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为疫情期间和疫情后茶叶保供提供科技支撑。
落实防控方案
确保安全开工
一方面,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茶企等负责人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媒体及时了解官网疫情信息、传播动态、周边发生情况等,按照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关于印发《复产复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渝肺炎组疫发〔2020〕8 号)要求,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另一方面,发动各产茶街道镇村做好防控工作,尽量减少当地适合用工人员外出,茶叶生产用工尽量招用本村本地常住人员,并对拟招工人员进行新冠肺炎信息全面排查,重点排查近期有无去湖北、有无与湖北人员接触史、有无从疫情重点区县返回、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可能新冠肺炎潜在情况,对有上述情况者,一律暂缓招用。茶叶生产用工尽量集中安排居住和生活,企业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不随意走动。
另外,引导和指导各地做好茶厂卫生和设备维护,做到茶厂通风透气,厂内整洁有序,设备调试运转正常,燃料供应有保障等。特别要加强茶厂水源、采茶工具的清洁,清洗用品采购,与家禽家畜等的有效隔离。按规定申报复工要求,同意后方可开工。
抓好多项生产措施
力保增产保收
为了确保春茶效益不明显下降,指导对于受疫情影响较重或采摘人工较紧缺地方,调整产品结构,调减芽茶比例,加大一芽一叶、二叶和三叶春茶比例,鼓励广泛运用适宜机采的茶园,尽量增加机械化采摘比例,提高下树率,示范推广保值加工技术。
同时,做好复工人员的防护,要求各开采基地配足口罩、斗笠、雨衣、雨靴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卫生间配足洗手液、肥皂等卫生用品;对茶叶生产用工(包括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原料加工、销售及管理人员等)加强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从严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此外,采摘工执行分散采摘,确保采摘人员2m以上的有效间距,严禁扎堆采摘;加工严格工位管理,避免人员交叉,物料尽量采用输送带或输送车形式,如无上述条件,车间应设立多个在制品交接区。
还有,指导各地加强收青管理,延长收青时间,生产企业应组织专人负责到茶园中分散收青,如采茶工运送鲜叶到茶中加工厂的,自觉分散送青,在收青区确保采茶工与收青员1m以上有效间距。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茶芽已蓄势待发,渝西大部分茶园预计2月下旬将陆续开园,3月将是全市茶叶采摘的洪峰期。根据目前疫情情况,结合市级茶叶专家分析,预计今年重庆春茶产量达到3万吨,比去年增加7%。春茶均价80元/公斤,比去年下跌10%。一芽二、三叶名优绿茶产品将是上市主流,今年机采炒烘青茶比例会较去年增加20%。(文/马平 谢宇 徐泽 陈明成)
相关推荐: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璧山区农业农村委:果园产销对接 化解柑橘滞销难题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保农资 通运输 强技术 荣昌区抗疫情备春耕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重庆农技总站“保姆式”服务解决“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