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的区县;2018年黔江区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持续实现“三提升”。近日,记者从黔江区委政法委了解到,今年黔江区政法信访各部门围绕巩固深化综治“长安杯”,打造平安黔江“升级版”目标,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和谐、强队伍工作,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黔江。
以人民为中心建平安黔江
2019年,黔江区政法工作坚持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线,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以深化“枫桥经验·黔江实践”行动为载体,以“雪亮工程”建设为支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项目化推进“星级调解室”等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扎实开展“打防管控”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近年来,黔江区委政法委切实加强统筹指导,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单位共计实施创新项目120余个,先后推出了“边区六联”“五乐社区”“六和社区”“党建+网格”等一批创新项目,取得了实际治理成效。坚持专门力量、社会力量、信息化三防并举,做实1662个网格服务管理。推进“五个一”法治文化创建,成立平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协会,开展“双零”创建,深化平安细胞“1+12”示范创建。今年以来,全区刑事案件破案同比上升84.4%;八类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4.7%;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8件,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筑牢。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面完成30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219个村(社区)视频监控建设,“雪亮工程”第一期已全面启动。
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黔江区政法信访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障权益,制定出台了《黔江区政法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12项举措。成立民营经济纠纷调委会,全面落实政法信访班子成员联系走访指导制度,走访民营企业80余家,实地查看现场点98个,开展座谈交流85场次。围绕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制定平安建设助推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区级政法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敦促赡养义务人积极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意见》等,巡回审理农村赡养纠纷案件23件,督促110余人主动履行赡养义务,审结环保领域行政公益诉讼2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营造了良好社会风尚。
部门联动提高效率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政法工作的核心。截至目前,黔江区法院2019年共受理案件16731件;区检察院批准逮捕159件257人,移送起诉382件590人。全面落实户籍、出入境、车驾管等行政审批领域便民利民举措,在乡镇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切实加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标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法律援助普惠民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办结1024件,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挽回经济损失1816.45万余元。深入开展信访专项治理和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行动,信访秩序稳定。完善医疗、劳动人事等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创新命名“发铭”“邦诚”等10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全区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176件,成功率99%。
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多证合一”举措,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内平均缩短53.76%,企业事项办结时限缩短至1-3个工作日,现场评价满意率99%以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审查涉法文件124件,公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658条。
普法宣传有声有色
为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今年来,黔江区政法信访系统组织开展了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进村”、法治书画展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利用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编排了“普法后河戏小段”“普法山歌”“普法小调”和《普法三句半》。全年举办大型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次,村民普法教育100余场、企业法治宣传教育50余场。
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一案一整治”,强化社会面巡逻巡查巡防,率先在全市启动将寄递纳入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涉油”违法犯罪、网络制贩枪爆物品违法犯罪和预防打击“套路贷”“校园贷”专项行动,定期开展大搜查、大整治行动,依法从严审批大型活动30余场次,关停网吧4家,取缔“黑诊所”4家、游医巫医摊点20余个。10个动态挂牌整治地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6%。
建亲民为民政法队伍
为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政法队伍。今年来,黔江区政法信访系统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对表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确保“刀把子”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扎实开展评作风示范、评工作业绩、评服务质量,开展轮值轮训、实岗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在政法部门推行青年干警业务导师制度,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打造复合型人才,推出了“背篓检察官”等一批示范典型,着力打造“五个过硬”的政法队伍。 (记者 王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