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

2019-10-19 09:50:29  来源:武陵都市报

坚持党建引领 创新“三治”整合

李家溪小区居民邻里聊天

近年来,黔江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三治”整合为主线,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先后探索出山台山社区综合治理、李家溪“五乐”社区建设、伴山国际党建工作室等有益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黔江”打下坚实基础。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让基层党组织“硬”起来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系统、整合、下沉、适应”要求,健全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

“西西里小区,巡逻正常。”10月13日刚刚上班,水井湾社区网格员邹学华便来到他所负责的地段巡逻。邹学华的巡逻笔记,厚厚的一大叠将袋子塞得满满的,里面记录着每天巡逻的情况,负责地段的常住人口登记,甚至连谁和谁发生了什么纠纷,或是哪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都有纪录。

“每天巡逻正常是我最开心的。”用邹学华的话说,一切正常代表着他们工作有了成效,“帮助邻里解决了纠纷,或是帮助别人能够从中得到快乐,一切都值了。”

近年来,黔江区各街道社区推行基层综合网格与基层党建网络“双网合一”,按照“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四级责任体系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实行网格长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社区综治专干任副网格长,每个网格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

除此之外,各街道还在便民服务、社团培育和网上互动与网下工作狠下功夫。实行社区干部分片包户、全员走访制度,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严格落实轮流值班、民事居办、上门走访等制度,采取门面出租、盘活集体资产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大力培育生活服务、公益慈善类社团组织;注重培育社工人才,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推行“社工+志愿者”联动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精准解决矛盾问题。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社区报道,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以“居民议事”为抓手

让居民自治实起来

实施“居民自治”,建立以“协商制运行、积分制管理、全员制评价”为核心的居民自治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什么是积分制管理?记者采访了有着丰富经验的城西街道水井湾社区党委书记常祖国。常祖国说,所谓积分制管理,就是将积分制度用于对人的管理,采取“基础分+加减分”运行管理模式,把社会治理、社区公德、好人好事、公益活动等项目与积分挂钩,对积分高的居民及家庭给予适当精神及物质奖励,授予优秀居民、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户等模范称号。

“今天他扶我过了马路,或是帮邻里做好事,这些都是可以加分的,我们鼓励居民遇到身边好人好事拍照片发过来申请加分,居民意识越来越强,申请加分的居民越来越多。”常祖国说。

其次,协商制运行和会员制评价也是实施“居民自治”的重要推手。推行社区“居民议事”制度,实现议题征集、会议召开、事项督办和结果反馈等流程“一条龙”运转。 探索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在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自治。健全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议事制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干部、联系社区部门、小区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事项办结评价和各种评选活动。

以“普法教育”为依托

让社区法治严起来

创新“法治教育”,创新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的法治教育载体,提升社区居民整体法治素质。

“我们辖区有2万余人,每年接到法律咨询案件近三千件,我们争取做到件件处理好,案件不出社区,让群众满意。”10月17日,黔江山台山社区“星级调解室”里,山台山社区党委书记陈绍和整理着近来该社区的法律案件。案件上清晰记录了所有内容,哪家房屋装修时漏水影响了其它居民,哪家和哪家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口角……

“我们所有的律师都是辖区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居民,他们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遇到困难的居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陈绍和说。

星级调解室专门化解矛盾纠纷,而只有提升居民法律意识,才能从根据本上解决,为此,社区还开展“法律八进”活动,通过开展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楼宇样板等建设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依托小区门禁岗亭升级打造治安岗亭或警务室,实现驻社区民警入户率、重点人员管控率、矛盾纠纷调解参与率、微警务建成率“4个100%”目标。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落实专兼职消防队员,逐步推动小区建立微型消防站。每个社区配备一名法治宣传员、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采取预约制或坐班制为社区法律服务。

以“家风家训”为重点

让社区德治活起来

加强德治引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边界内积极开展多元化道德引导。 创建“五乐”社区。积极围绕乐学养心、乐居舒心、乐业安心、乐善暖心、乐和齐心“五乐”社区建设目标,加大社区创建幸福家园的力度。开展“三家”活动。开展以“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活动,着力培养青少年感恩之心,引导居民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和志愿者服务。评选“新乡贤”。持续开展“评乡贤、学乡贤、当乡贤”活动,在每个社区结合实际评选2-5名“新乡贤”,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带动效应。

在青杠社区李家溪小区,正是“五乐”社区的典型代表。该小区较复杂,居住的居民80%为附近的搬迁户,以前以务农为主。记者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环境干净,居民们三两个坐在小区里聊聊天,或是几个邀约散散步,或是楼上楼上串串门,很是和谐。

“我搬到这里有十来年了,这里还有着以前乡下串门的习惯,楼上楼下都相互认识,哪家有事吼一声大家都帮忙,晚上还喜欢邻居坐在一起看电视。”今年68岁的程之荣大爷说,“住在这里,感觉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家庭幸福,儿孙孝顺,邻里和睦,晚年无比幸福。”

程之荣说他个人总结了“五乐”社区的意义,即“邻里和乐、夫妻幸福乐、子孙孝顺乐、日子舒心乐、环境美乐。”(记者 黄英 文/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