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发展纵深、地处长江一级支流源头的梁平,如何立足自身区位特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梁平区委书记杨晓云为此接受本报专访。
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
问:从“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梁平将如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杨晓云:生态兴则文明兴。梁平具有好山好水、好林好田的自然基础,拥有高梁山、明月山两大生态屏障,境内以龙溪河为代表的6条主要河流蜿蜒润城,降雨适中、气候宜人,田园风光旖旎、自然生态良好,素有“梁山熟,川东足”之说法,“小天府”、“小成都”之美誉。
保护好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于梁平未来发展十分关键。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提升“上游水平”,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
借鉴安吉经验 百里竹海舍弃矿山经济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梁平是如何践行这一重要理念的?
杨晓云:2015年在浙江安吉余村,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梁平明月山·百里竹海与安吉余村情况非常相似。我们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学习安吉经验,舍弃矿山经济,保护竹林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打造践行“两山论”的样板地。
一是严格保护。一度时期,百里竹海矿山无休止开采,生态脆弱,地下水渗漏、河道断流、地质灾害频发。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果断关闭辖区矿山、纸厂、水泥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低效竹林10万亩,昔日矿山云集的竹海又恢复了群山叠翠、竹影婆娑的美景。
二是永续利用。依托50万亩竹林资源,大力发展竹产品、竹制品、竹工艺品;实施全域旅游,建设“五湖四海”景区;盘活现有闲置农房,打造明月山·百里竹海精品民宿群,让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通过释放百里竹海生态红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竹山真正成为梁平百姓的金山银山。
全域治水 打造“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
问: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护利用湿地方面梁平有哪些做法?
杨晓云:梁平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湿地覆盖,境内有龙溪河等6条主要河流水系,有万亩双桂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80万亩稻田湿地以及众多湖库资源。
一方面,我们开展全域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与三峡集团全面合作,突出城镇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三个示范”,大力实施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PPP项目,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稳定达到Ⅲ类,再现一河碧水、两岸美景,被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
另一方面,我们推进湿地润城,全面加强境内80万亩稻田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保持稻田湿地原始风貌,通过人大作出决定,严格保护城区万亩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全市生态湖、梁平风景眼、国际重要湿地,同时建设乡村小微湿地,构建全域湿地生态系统,争创国际湿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