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黔江城区全貌 |
![]() |
公安局指挥中心 |
![]() |
三磊玻纤AGV智能机器人正在运送产品 |
![]() |
舟白自来水厂 |
![]() |
三磊玻纤智能生产车间 |
![]() |
智能机器人正在织地毯 |
“谭家湾天桥下面地面低洼,排水不畅。”
“长征北路43号人行道沿街占道乱堆物料。”
“沙坝路12号外人行道上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
“黑山大桥头,多功能井盖移位。”……
在黔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不时接到信息采集员的巡查报告。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通过“城管通”上报,督促相关单位迅速整改落实。
走进黔江城区,你会发现一个个白色的摄像头正俯视着它们各自所在的区域,实行全天候环境监控。依托这些“天眼”,黔江城市管理部门能快速发现并处理城区的“脏乱差”,形成了快速发现问题、快速派遣案件、快速精准处置的新型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仅仅是黔江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智慧”建设,基础先行。
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应用发展。2018年4月,正式推进实施“雪亮工程”项目建设。2018年7月,与清华大学水利系、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签订协议,打造重庆黔江智慧城镇(智慧旅游)与大数据应用平台;2018年8月,黔江区与广东启迪科技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举行了启迪(黔江)科技城项目揭牌暨入驻企业签约仪式。
黔江区将以启迪(黔江)科技城项目为载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启迪数字学院和健康生态社区,引进和培育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生产加工型企业,致力把启迪科技城打造成为黔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策划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智能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9年上半年,全区共建设各类基站4000余个(其中4G基站2800个),全区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区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219个行政村活动室、卫生室、居民聚居区全部通光纤网络,农村区域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70%。
持续推进应用落地,数字城管实现升级扩容,年立案办理超过7000件;交通视频监控达800余个,覆盖农村公路、公交车等重点区域;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全市平台互联互通,上传电子病历超过14万份;建立了教育城域网及中心机房,实现中小学联网;开通了24个乡镇、6个街道、64个社区、155个行政村的重庆就业用工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黔江猕猴桃智慧气象保障系统;信息技术在160余个区级单位、30个街道乡镇得到广泛应用。
据了解,黔江区目前已启动5G通信网络建设,开通3个5G试点站并进行测试,拟制了《黔江区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规模布局,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依托5G网络,所有的数字化建设都将提档升级。比如数字城管平台将延伸到作业车辆监控、化粪池监测、停车智能诱导、照明智能控制等领域,市政管理迈向“物联网”轨道,通过打造智慧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完成面向黔江市民的城管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并且推出了问题投诉随手拍、找车位、找公厕、找公园等多项便民服务。与此同时,该平台采用PPP模式解决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大项目无资金问题。目前,餐厨垃圾项目主体已完成,农村垃圾收运扩建系统、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系统项目已启动。正在加快推进城市照明LED节能改造、安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项目,可实现年节省能耗35%以上。此外,该平台还推行公安派驻民警入驻环保、市政、工商等部门联动执法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快速反应,有效减少暴力抗法事件。
“黔江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黔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将持续发力,推进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应用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形成黔江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以启迪(黔江)科技城、启迪(黔江)数字学院、“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放、治理。
数据中心 城市提升装上“上档键”
“自从安装了‘天眼’,我们小区再也没有发生过盗窃案件,安全多了。”城南街道魏家塘小区居民周女士说。
周女士所说的“天眼”,其实就是黔江区“雪亮工程”建设中安装的摄像头。据统计,“雪亮工程”守候黔江安全的“天眼”已达6800余个,正在实施人脸、高空、微卡口1000余个,新建治安监控5000余个。
然而,“雪亮工程”的作用却远远不止于此,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它无异于为城市提升装上了“上档键”。
目前,黔江区将“雪亮工程”纳入新型“智慧黔江”的顶层设计,规划建立全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海量数据交汇互通提供平台,构建以城市“数据大脑”为中枢,智慧政府、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为一体的“智慧黔江”体系,实现“服务高效、民生幸福、产业发展”的应用目标。
按照“一脑”(城市数据大脑)“四网”(互联网、公安网、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格局,截至目前,黔江区已实现了光纤、4G网络等深度覆盖;信息技术在160余个区级单位、30个街道乡镇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外网已延伸至219个行政村(社区);30个乡镇(街道)和21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面建成并投用;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的“普惠金融”正式投用,已向区内建卡贫困户贷款2亿余元,全力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视频共享平台、综治“9+X”平台、综治视联网平台、公安深度应用分平台等正式启动。
黔江区将按照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雪亮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全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海量数据交汇互通提供平台,构建以城市“数据大脑”为中枢,智慧政府、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为一体的的“智慧黔江”体系,实现“服务高效、民生幸福、产业发展”的应用目标。
“雪亮工程”将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关联、数据挖掘;建设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尤其是布局了基于IPV6协议新一代互联网;建设RFID、传感器、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城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的监测和控制。同时,将引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8项增值服务,全面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智能制造 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8月23日,黔江区正阳工业园区。
三磊玻纤偌大的厂房里,智能机器手正有序地伸展着臂膀,将一件件产品从流水线上抓起来码放好。一台台AGV智能机器人沿着设定好的AGV通道,来来回回忙着从智能机器手里接过产品,运送到分装、打包等各个平台。物流仓库里,智能设备正根据电脑的设置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寻找着客户所需的产品,运送到出口。少许的工人除了操作电脑等设备外,基本都是在做一些辅助的工作。
走进维美地毯,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安静的厂房里,只有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台智能机器人在平台上窸窸窣窣地穿针引线,编织着各种花型的地毯。据介绍,智能机器人研发投用后,效率比人工提高了2到3倍,企业收入大幅增加。不仅如此,企业还将智能机器人销售到了国外。
在黔江,除了三磊玻纤、维美地毯,还有更多的企业将“智能制造”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转型升级,黔江区出台了《黔江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智能产业。依托黔江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成了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性技术交易网络平台——渝东南技术转移中心,为黔江区及周边区县企业提供各类技术评估、转移服务,为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支持维美地毯研发机器人设备、衡生胶囊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三磊玻纤智能化物流等智能化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
“智能制造为我们企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三磊玻纤工作人员罗欢说。
智慧平台 社区管理配上“快捷键”
“房屋漏水,急需整治,望街道相关部门批准和资助。”近日,黔江区城西街道大庄社区居民向继尧通过安装在手机里的“智慧城西社会治理与服务大数据平台系统客户端”反映,平台服务人员立即受理,并通知向继尧所住区域所属“网格”的网格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核实处理。
“这个平台真的很方便,我们不用打电话,也不用去街道办事处跑一趟,只要在APP上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发上去,就有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帮忙处理。”向继尧说。
向继尧所说的这个平台,就是黔江区城西街道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为核心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制研发的大数据平台。该平台的广泛推广与运用,无疑为社区管理配上了一个“快捷键”。
据介绍,“智慧城西”平台的运作流程主要分为事件上传、事件处理、特殊事件三大类。辖区群众通过“智慧城西”群众版APP,采用图片、文字或语音方式,实时上传身边事件、咨询政策、投诉求助等。该系统在运行中设置有党的建设、信访稳定、综治安全、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精准扶贫、示范建设、就业服务、三留服务、个人咨询等12类问题和“一键呼叫”功能。同时,将辖区划分为75个网格,运用卫星定位系统定位事件所在网格。该系统自2017年5月10日测试运行以来,已注册用户16825人,落实了183名工作人员和865名志愿者进入网格处理事件。
通过智慧平台加强社区管理,在点上有像“智慧城西”这样众多的智慧平台,在面上更有黔江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这样的大平台。“哪里交通拥堵,哪里有异常情况,在我们指挥大屏上一目了然。”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果介绍,在全区智能化管理中,指挥中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既要加强管理,更要服务百姓生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方面,黔江区舟白自来水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智能化的应用,水厂原水、沉淀池、滤池浊度、清水池情况、水泵转速、出口压力等数据在大屏上一览无余,使社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供水系统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监视系统中及时发现,并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施远程操作解决。”自来水厂厂长丁华说,如果小区供水出现故障,他们也能通过监视系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立即派员处置,确保老百姓的用水安全、舒心。
智慧平台的推广、智能化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社区管理配上了“快捷键”,更是服务老百姓的重要手段,融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
刘茂娇 王玉忠 王道 图/杨敏 李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