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黄溪镇“家门口”就业助村民腰包鼓起来

2019-07-29 10:48:36

村民给榨菜去皮。

“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不是体力活,不像以前那样跑到沿海去,计量开工资;动作熟练的话,平均每天挣150元,榨菜去皮就可以做近3个月,纯收入1万余元。”7月23日,在黔江区黄溪镇新民村榨菜初加工基地,4组村民徐彩琼一边进行榨菜去皮,一边高兴地向笔者介绍,不仅每年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利用冬闲田(土)种植青菜头实现增收,最重要的是能够照顾家庭。

据了解,徐彩琼所说的榨菜初加工基地是新民村村主任黄奎于2017年9月组建的重庆市众新侧农业开发公司的榨菜初加工基地,该公司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黄溪镇周边乡镇和与黄溪镇新民、兴阳、共林三个村交界的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等地种植青菜头6000余亩,涉及6个乡镇、30个村(社区)、2400余户(其中贫困户、低保户985户),产值1300多万元。同时,该公司在新民村修建了榨菜腌制池、榨菜初加工厂房等,村民不仅种植青菜头增收,还可以在榨菜初加工基地就地务工增收。如今,榨菜产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榨菜产业也被称为“蔬菜扶贫工程”。

“每天有三十多人进行榨菜去皮。青菜头收获阶段,进行晾晒及腌制好后进行榨菜去皮,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再利用冬闲田土种植青菜头,总的加起来户均增收近2万元。”重庆市众新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据黄溪镇主要负责人介绍,黄溪镇紧紧围绕黔江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1333”发展思路,即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建成黔西北中心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举全镇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以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夯实打牢黄溪镇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产业根基。全镇桑园面积4400余亩,养蚕4110余张,产茧3200余担,产值650余万元;发展青菜头5000亩,丑柑1000亩,花椒500亩,猕猴桃1000亩,高山核桃1000亩。

该负责人还介绍,近年来,黄溪镇找准就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着力点,积极扶持当地企业创办“扶贫车间”,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农事钟点工”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双赢,下一步,将充分挖掘黄溪镇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创造更多就业致富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腰包“鼓”起来,让百姓的生活富起来。(通讯员邓建飞文/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