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长水 通讯员 陈海涛)近日,记者从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获悉,我县稳步推进贫困人员就业工作,通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全力抓好就业服务为载体,从开发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深入推进“扶贫车间”创建、落实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吸纳建卡贫困户就业政策四个方面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全县已有24026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
去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力度,调查摸底出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因人而异,组织参加不同类型培训,确保“应训尽训”。对有创业意愿和正在创业的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培训124人;对缺技术、缺一技之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家政服务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实用技术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目前已培训53人;针对“农转城”人员和45岁以上的大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适应性培训,目前已培训241人。
在让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以抓好就业服务为落脚点,制定了《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实现“应转尽转”。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先后走访了县内55家重点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宣传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政策,引导企业拿出更多岗位招用贫困人员。
“我们以大中小型招聘会的形式进行人员推介。”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初, 该局举办了一场全县贫困人员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7次,为贫困人员提供了412个就业岗位。17个乡镇(街道)分别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一次贫困人员小型专场招聘会,有102名贫困劳动力现场达成就业意愿。成功推介169名贫困劳动力在县内企业实现稳定就业,并购买五险。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作用,组织19名贫困人员到市内企业就业。
在推进就业方式上,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创新工作方法,寻求灵活、实用、增收的结合点。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过渡安置,放宽贫困劳动力安置公益性岗位年龄要求、补贴期限等政策条件。在农村地区开发公共环境卫生保洁、道路维护、水利管护等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搬迁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为安置人员固化工作时间,每月给予1120元岗位补贴,切实减轻贫困人员家庭负担。当前有158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深入推进“扶贫车间”创建工作,目前已有9个扶贫车间带动7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建卡贫困户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贷款额度最高30万元,其中15万元给予财政贴息。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已向3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9万元。对创业的贫困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今年以来已有22名搬迁贫困劳动力成功实现创业。
此外,我县落实经费,在每个村(社区)配备劳动就业社保员或协管员,在村(社区)开辟专门窗口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贫困劳动力可到就近村(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免费进行求职登记,优先享受就业推介、创业帮扶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公共就业服务。通过精准调查和就业帮扶,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有1793人实现稳定就业,做到了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