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区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2019-07-08 13:15:35

今年以来,黔江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围绕“五通”“五治”“五改”“五化”“五定”为工作重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纵深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明晰目标任务。调整充实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三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出台《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黔江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明确了各年度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在全市率先出台《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南》和《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手册》,在标准制定上先人一步;制定《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建立了一月一次调度、一次联席会和情况通报制度,“四梁八柱”立起来。5月15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督导组对黔江开展调研督导后,用“两抓两策”高度肯定了黔江工作,调研组认为,黔江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抓、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抓,既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部署综合施策,又通过美丽乡村创建、三级分类管理因地施策,黔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狠抓“五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讯”为重点,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补齐设施短板。编制三年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方案,全力提升通畅水平,基本实现村村通、组组通,今年新建农村“四好公路”92公里、入户道路15公里。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方案,持续推进罗家堡、瓦窑堡、三塘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新解决6.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有序推进青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35千伏黑溪变电站工程、渝东南天然气储备调峰中心项目和清洁能源惠民工程。

开展“五治”行动,促进三生共融。大力开展“治污水、治垃圾、治乱搭乱建、治乱挖乱采、治乱砍滥伐”行动,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互融共生。强化梯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扎实推进河长制,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河塘沟渠疏浚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今年新建污水管网8.5公里;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街道)集中、区转运处理”模式,今年新增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增垃圾治理村4个,全区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8%;加强公共空间管控,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原则,加大对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行为监管。深化非法采砂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打非治违”工作。

实施“五改”工程,提高生活品质。实施“改风貌、改厕、改厨、改圈舍、改地坪”五改工程,全力提升人居水平。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编制农房图集,建立风貌保障金制度,实行分类动态管理,着力建设特色乡村建筑,今年全区完成农房改造41户;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精心施工、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黔江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2018-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47%,今年新改厕746户,新建无害化公厕3座、旅游厕所4座;以建设整洁卫生、人畜分离、生态环保庭院为目标,推进农户厨房、圈舍、地平整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高效实用粪污处理模式,建立了禽-沼-菜(果、林)、粮经饲、有机肥利用及异位发酵床等多元化利用模式,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0%。

聚力“五化”举措,建设大美乡村。大力推进“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化”,提升群众获得感。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结合机耕、机收大力推广油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制定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开展废弃农膜回收试点,今年回收废弃农膜57吨;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65%;实施村庄亮化工程,重点完善农村集中居住区、村内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公共照明设施,逐步扩大亮化工程覆盖面向村内街巷、进村路延伸和扩展,今年安装公共照明设施、庭院灯2061盏;推进农村美化工程,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做好农村房屋彩绘粉刷,引导有条件的村打造农村文化长廊、景观街道。

健全“五定”机制,提升整治效能。以“定目标、定模式、定内容、定标准、定价格”为抓手,制定人居环境整治3年提升行动方案和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确定整治目标体系、具体任务、重大举措;创新“EPC+清单计价+跟踪审计”建设模式,推行进村入户调查定工程内容、通用图集替代施工图定工艺标准、第三方机构定单价模式,通过“一事一议”、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提升建设进度、质量、效率;完善共建共管机制,围绕五大任务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垃圾清运保洁、污水设施管护、公厕管理、秸秆禁烧等制度,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通讯员钟山 龚素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