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不收村里娃”,何谈有教无类?

2019-07-01 11:37: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杜城村的村主任找我,要把村子里那些娃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日前,网上一段西安某幼儿园负责人的讲话视频引发极大争议。因为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目前她已经被公司解聘。但幼儿园“不收村里娃”这一不当言论,引发媒体普遍批驳。

幼儿园要避免过度逐利和商业化

伯扬

身为幼儿园园长,歧视和傲慢来得如此理直气壮,实在让人错愕。

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有必要向这位园长老生常谈几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不论种族性别、贫富贵贱、美丑与否,每个人都有资格接受教育,应是每个办学者和教育者都具有的常识和遵循的准则。

事实上,“有教无类”除了说明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外,还表达了“类”这样一层意思。

“类”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因为教育的、家庭的、生理的等方面原因,发展存在些许差别,但教育不应因这些差别看人下菜碟,而应给人以平等的发展机会,进而消弭这些差别,让人更好地成长。

反观这位园长,将“不收村里娃”赤裸裸地挂在嘴边,还将其比喻成“猪”,这实在与学前教育守门人应有的素养不符。

而从深处谈,这些赤裸裸的歧视背后,是有些学校对学生生源的功利化分类。拿此次事件来看,涉事幼儿园表现出的,就是过度逐利和过度商业化。而当“择富”“择优”录取成为风气时,办学理念也必然出现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该幼儿园不只存在教育理念和收费标准问题。据报道,有家长介绍,该幼儿园因无手续实际上只是看护点,且由于没有相关手续,导致园内没建消防系统。

鉴于此,当地相关部门也应对该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将幼儿教育普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消除幼儿教育中这些奇葩现象,让教育公平真正落地。

(原载《新京报》,有删改)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基本的文明素养

光明网评论员

在视频中,这位负责人的言论没有丝毫掩饰,处处都是对群体的歧视,以及自视甚高的优越感。比如她不仅将教育农村的孩子比作养猪,认为他们“素质太低”,还强调“卖菜的、卖鱼的”子女进来幼儿园会“鱼龙混杂”,导致其他孩子被传染而“说方言”。

所谓有教无类,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在起跑线上就给家长们灌输如此迂腐的价值观,是人为制造社会议题。而且说这番话的目的还为了论证高收费的合理性:据报道,该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不一,超出审批时的备案收费价,导致家长广泛质疑。该负责人不肯降价,于是搬出降低收费门槛会导致生源“鱼龙混杂”的托词。最讽刺的是,该幼儿园其实连资质都没有。

很难想象如此言论会出自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它说明作为从业者想到的只是圈钱,而非教化育人。

城市化过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权有时得不到充分保障,他们往往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或打工子弟学校,很难与本地孩子一起享受公立教育资源。公立幼儿园由于资源紧张,无法面向全部群众普惠式开放,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将生源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正如此次新闻所显示,它更多还是过度商业化的结果,对不少家长来说,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商业利用空间小,自然很容易被高收费挡在门外。

从市场的角度看,存在着服务于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幼儿园,并且收费标准不尽相同,这其实是相当正常的现象。真正的区隔和歧视是,将一些该共享的资源,人为地提高门槛,向一部分群体关上大门。就像此次事发的幼儿园,明明政策层面规定,看护点收费原则上不应该高于普惠幼儿园每月1200元的标准,但实际收费却接近2000元,明显存在过度逐利的问题。

(原载光明网,有删改)

呼唤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王红峰

去年,深圳市龙岗区某幼儿园下发《“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让幼儿图文并茂填写家里住房情况;又如南昌一幼儿园50余个孩子长期流鼻血,园方拒做甲醛检测。这些事件无不折射出幼儿园之强势。而幼儿园强势的背后,则是幼儿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均等导致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以致“入园难”现象愈演愈烈的问题。

随着人口出生高峰、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家庭育儿观念转变等多因素叠加,社会入园需求急剧攀升,学前教育学位资源供给紧张,社会出现“入园难”问题。如何完善学前教育供给保障,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如北京市采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淡化公办、民办概念,突出公益普惠;对各类型幼儿园实行专人专职常态化管理;研究鼓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园政策等举措,力促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专家研究指出:早期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认知、语言和智力发展水平。期待各地重视学前教育,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让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惠及更广大儿童。

(原载中安在线,有删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