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支教团学生站上思政课讲台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志愿者校内传递正能量
2019-06-10 09:35: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缪志聪
■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篇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教师牛庆艳的思政课堂上多了一位来自该校水杉支教团的主讲人——2016级本科生陈慧敏。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眼见耳闻乡村现状、为当地发展所做的点滴贡献、在支教过程中的感动感悟……在陈慧敏分享过程中,课程设置的“乡村振兴”专题内容,具体生动地呈现给了在座的近百名同学。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辉发起的“水杉支教走进思政课堂”项目,在本学年已开展了30次。在边远乡村支教的志愿者是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践行者,回到学校志愿者又成了传递信念、分享感悟的思政课“小讲师”。

行万里路

筑牢理想信念

一次课堂辩论,让郭辉的思政课和支教团联系在一起。

2013年,郭辉在为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安排了一场课堂辩论,辩题是“城市化进程中要不要消灭农村”。“当时有好多名在城市成长的学生,对于中国社会现状不了解,言辞激烈。”郭辉说,“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带他们去实地了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当年暑假,师生7人组成的支教团队前往四川大凉山。

从第一年的7个人,到2018年暑期的50余位志愿者参与其中。水杉支教团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四川大凉山盐源县树河镇及下属村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良繁场农三连等地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6年来,近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

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郭辉在每个参加支教的学生身上都看到了成长和改变。

在一次支教归来的总结会上,参与支教的学生纷纷说出了他们的感悟:有的在城乡发展的迥然差异中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的在看到大山里生长的核桃花椒等优质生态农产品时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有的在处理生活习惯的不同之中明白了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面对信息广博、思维活跃的新时代大学生,照本宣科的思政课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才能让思政课理论入脑入心、铸牢理想信念之魂。”郭辉说。

“做一件事”

践行社会责任

支教——用知识放飞留守儿童的梦想,郭辉和水杉支教团队成员一直用实际行动坚守着“初心”。成员自由招募、费用自己筹集、场所自己联络……他们在边远地区乡村来来往往的身影变得越来越笃定从容。

除去支教,郭辉还动员学生为乡亲们“做一件事”: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者特长,尽力为乡亲们留下点什么。面对当地彝族传统文化遗失的现状,学生发起了“彝族文化传承”项目,自己编写了《彝族文化传承讲义》,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社区传承他们的民族文化;针对自闭症儿童群体,水杉支教团为他们举办画展,帮助他们向世界打开心扉;水杉支教团今年还开发了一个新项目——“水杉—树河生态农产品销售服务”项目,通过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帮助当地的百姓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

“这是我们自己的思政课堂。”陈慧敏说,“在乡亲们迫切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行动是有力的,这让我们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支教活动中,我们为留守儿童带去了知识和欢乐,让孩子们的暑假变得有意义、使乡村变得更美好,同时作为真正走进社会的实践者,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郭辉说。

“讲30堂课”

传递志愿火炬

“大家都听过‘精准扶贫’这个名词,但我亲眼目睹了‘精准扶贫’的实效。”支教团志愿者李欣一边在讲台上讲述她在大凉山的所见所闻,一边向大家介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不时举手与李欣进行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近7000万,未来3年还将有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这一年,像李欣这样在讲台上进行宣讲的学生一共有9名,他们都是暑期前往四川、新疆等地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回学校之后“变身”为了思政课堂上的“小讲师”。主动将思政课堂交给“小讲师”的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华强说:“支教志愿者讲得很生动,这样生动的课堂形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精准扶贫、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绿色中国等一个个热点社会话题在交流式的开放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印象深刻,志愿服务的种子也深深根植在他们心中。

在做了3次宣讲之后,李欣告诉记者,已经有十几位同学在课后主动跟她联系,想明年跟她一起前往支教,“志愿精神的火炬就这样越烧越旺啦”。

“思政课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作为林业特色高校,南林大始终坚持扎根广阔乡村,用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案例教育青年学生、丰富思政课堂,用思政课点亮青年学生信仰、点燃生态文明之光,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