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忠县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

从六方面解决我县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2019-06-06 09:30:59

本报讯 (记者 谢国邦 张茜井)近日,忠县印发《忠县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从六大方面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力争通过努力,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

《实施方案》明确,全县各乡镇(街道)要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问题导向、系统施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重点完成“千吨万人”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监测覆盖和清理整治,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实施方案》明确了忠县将从六大方面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设立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标志。

实施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每季度监测一次,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每年监测一次。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以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制药等风险源和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完备垃圾设施设备、有成熟治理技术、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完善监管制度、有长效资金保障的“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2020年底前,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在90%以上。

逐步开展并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行合理高效、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实现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建设,2020年底前,全县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级示范村2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2019年底前,完成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漂浮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垃圾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任务。实施整治全流程监管,严厉查处在农村地区随意倾倒、堆放垃圾行为。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推广适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水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重点整治沿江(长江、黄金河、汝溪河、渠溪河)两岸、沿高速两旁、沿旅游景区周边以及城郊等区域的农村污水问题,有序推进其他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到2020年,完成7个行政村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全县乡镇、村聚居点(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12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累计建设乡镇污水管网90千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

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新建农村居民集聚点应同步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制定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

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

加强畜禽养殖区域管理,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管理规定。

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升级,实施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管理,严厉打击生产企业违法违规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到2020年底完成2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整改(其中2019年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75%以上。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推动畜禽养殖场配备各视频监控设施,整合完善畜禽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开展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试点和化肥减量试验示范建设,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严格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到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年度降幅力争在0.5%以上、农药利用率在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在3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40%以上。

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加快推进废弃农膜和农业投入品包装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县农膜回收率在80%以上。

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抓好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示范农业园区。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田蓄水和灌溉能力,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自然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制定并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

严厉打击涉重金属企业非法排污行为,到2020年,完成全县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任务。

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明确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在龙溪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要湖泊、重要河口的敏感区域内,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河湖、违法占用河湖水域,严格管控沿河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创新监管手段,鼓励公众监督,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日处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的水质监测。

继续做好农业农村环保专职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实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农村环保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指导和监督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能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