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黔江区城南街道李家溪安置点附近的山坡上,几个农户正在忙着挖土平地。原来,这里是安置点配套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打造“菜园、游园、乐园”,探索“QQ菜园、认养果树、亲子农事、趣味采摘”等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消费,帮助安置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全区规模较大的安置点之一,占地58亩,共有416套4万平方米安置房,能够入住安置1600人。为了解决安置人口后期发展问题,积极探索贫困就业“新路子”,除了小型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将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每户贫困户配套建设0.5亩大棚,一个劳动力年收益可达1.6万元。此外,通过开展就业需求调查,推荐农户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发展“助贫绿色餐饮”,吸纳农产品加工“扶贫车间”,落实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难题。
在城南街道袁家盖安置点,对后续产业发展的规划也十分详尽。依托现有的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 采取农户以耕地和林地入股获得固定分红的方式,发展花椒、葡萄、桃子、耙耙柑、土鸡、孔雀、珍珠鸡、蜜蜂等特色产业,每年农户能获得收益1万余元。
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安置的第一步,老百姓搬出来后,怎样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一直以来是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李家溪安置点、袁家盖安置点的做法可见一斑。具体来说,主要是从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流转农户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实现综合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以及打造乡村旅游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让他们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记者 梅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