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凝聚扫黑除恶强大合力 纵深推进专项斗争工作

2019-05-16 10:44:59

有黑必扫,除恶务尽;黑恶不除,斗争不止。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启动以来,黔江区交通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监管,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摸排行业重点领域,严查涉黑涉恶线索,进行涉黑涉恶腐败专项治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务实的作风,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推动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暨平安黔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线索摸排提升工作质效

“您好!我们是区交通局公路运输处的工作人员,请您出示有效证件,下车接受检查。”5月9日,记者在城西街道册山公路检测站路口看到几辆面包车和大货车正排队接受检查。这是区交通局公路运输处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个缩影。

据区交通局公路运输处负责人彭东介绍,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定期开展道路运输排查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此外,区交通局还不定期深挖细查恶意竞标、恶意套取补偿资金、煽动闹事、强买强卖、车匪路霸等相对隐性的线索,同时与区公安局建立联动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及时协商研判,并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坚决打击,严防其坐大成势。

扫黑除恶是一场人民战争。为实现宣传对象全覆盖,区交通局充分发挥百姓的监督作用,聚焦交通运输经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和交通执法监管环节,对非法营运、欺行霸市、强揽工程、非法阻工、扰乱破坏市场秩序、冲关冲卡、信访举报等信息进行串并分析,认真筛选排查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建立重大问题线索会商机制,针对情况复杂、专业性强的问题线索,进行共同分析研判。全面落实与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及时移交反馈问题线索。

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细则

黑恶不除,民心难安。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区交通局以雷霆万钧之势,紧盯中央督导组督导反馈问题、区扫黑办反馈问题,充分发挥督导“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及时开展督导检查,推动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工作短板全面补齐。

深挖彻查。始终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基层“拍蝇”紧密结合,按照“一案三查”的要求,全力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

边扫边治。区交通局加大对局属各单位向公安机关提供、移交涉黑涉恶线索工作指导力度,对行业重点领域涉黑涉恶乱象排查不到位、问题报送移交不及时的进行通报。

加强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加强对扫黑除恶工作人员在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摸排、核查、初判、移交、协作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和斗争本领。

督查落实。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摸排”的原则,对局下属各单位开展检査指导、明察暗访等督查工作。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上级领导批示落实情况、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涉黑涉恶线索核查情况及存在突出问题的局属各单位进行专项督导、机动督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行业监管打击行业乱象

“黑恶必除,除恶务尽”“重拳出击严打黑恶势力”……在区交通局,无论是在院内还是走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横幅、标语。

为进一步加强法行业监管,区交通局严格开展运管、海事、路政、质监等执法工作,增强行业治理能力。围绕道路客运领域非法营运、交通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结合收集的涉黑涉恶问题线索,研究制定专门措施,部署针对性专项治理。

据悉,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区交通局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监查大执法”“打非治违”“平安交通”“百日攻坚”“运输客运市场综合整治”“涉油涉气”运输犯罪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近百场。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强化交通行业重点领域日常监管,严格落实行业监管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领域,逐步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市场准入、规范管理、重点监控等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日常监管和源头监管能力水平。

针对一些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协作不主动等问题,进一步压实各单位责任,促进各单位与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推动专项斗争联合联动,进一步形成打击整治合力。

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增强了群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区交通局将落实好行业监管责任,运用好法律武器,为老百姓扫出一片朗朗乾坤!(记者黄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