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回乡种地 秋后进城务工
“中相,烤烟地膜铺完没?”
“还没有哦,大致还要忙上两天才完工!”
5月8日,在地里铺膜的石中相,听到有人问话,停下手中的活,抬头对乡武装部长代路华说。
石中相走进生产路
在石中相忙碌的烟地下方,停放着两辆机动车。一辆是用于运送肥料、微耕机等物的三轮车,一辆是他到生产地代步的越野车。
在城里有住房,在山上干活代步有小车,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以石中相为代表的等一批新型农民,每年春天回到山上春耕春播,秋收结束进城打零工,他们被称为三塘盖上的“候鸟”,也是高山上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今年44岁的石中相,从事烤烟种植30多年。他家有两个大学生和一个上高中学生,上学的费用靠种烤烟的收入来解决。
之前,石中相只耕种自家的20亩责任地。近年来,随着家里开支大,石中相还租了一些土地,每年种50亩烤烟,一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几年下来,石中相家里有了存款,除把自家老屋翻修后,还在城里买了套商品房,农闲时去学车考了驾照,将多余的钱买了一辆越野轿车。
“买车就图个进出方便,运送生产物资到地里节省劳力!”石中相说,没买车时,运到烟地的肥料等,得靠人工搬运
据了解,位于海拔1400余米的三塘村,总户数398户,人口1419人。山上的村民主要以种植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随着产业路的延伸,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山上种烟大户也越来越多。
“如今,在三塘村,下地干活出门开小轿车代步的农户比比皆是。”代路华说,只要在农忙季节,基本是人在地里忙,车停公路旁。
近几年来,随着农户收入一年年增加,村民逐渐从原来传统的劳动工具,转型成半机械化的生产操作。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家家户户不仅购买了运送生产物资和收获烤烟时的小型农运车,很多农户还购买了下地干活代步的小轿车。
靠发展烤烟产业,山上的村民富裕了,他们还利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收获,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村民开始把房屋翻修一新,改变了原来的居住环境;有的则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接待夏天来山上避暑、冬天来山上赏雪的游客;还有石中相、董明华等30多户村民在城里买了商品房,秋后进城打工居住,春天又回到山上种烟。
“这些似‘候鸟’一样的农民,也是我们三塘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无论是他们的农家乐还是烟地,每年解决附近100余村民务工,带动当地20余户建卡贫困户种烟脱贫摘帽。”该村支部书记寇建祥说。 (记者 李诗素 文/图)